姚园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91458部队八一小学 572000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教师采用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学生面对抽象的知识时,往往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使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进而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质量及效率。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积极的发挥自身的指导作用,采用合理的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降低学习的难度,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用技能,为今后进行更深度的计算机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策略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阶段,具有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但由于没有较强的自制能力,对于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教师若采用传统的演示教学方法难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加上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若教学方式应用不当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采用游戏化的教学策略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地弥补了讲授法和演示法等教学方式的不足,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信息技术的特色鲜明的表现出来,实现了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
一、游戏化教学应用于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
近年来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践教学中仍然暴露出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学生学习的兴致不高,对于教学中的内容仍然采用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不能深入的理解,在进行实践操作时往往会出现手足无措的现象。学生在课堂被动的学习,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因此教师应该积极的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利用小学生普遍对游戏具有良好的兴趣的特点,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应用到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有效的弥补了传统灌输、填鸭式教学方式的缺陷,借助游戏的活动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并调整教学的进度,帮助学生高效的掌握教学的知识。借助游戏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还能缓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情绪,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信息技术带来的新鲜感和趣味感,引导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的状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欲望与热情。
二、将游戏化教学模式应用于信息技术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借助游戏,进行技能的练习
由于信息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前,根据教学的内容引入游戏能使学生才能对课程具有极高的学习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例如:打字练习是贯穿于小学级信息技术课的始终,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已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掌握了键盘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能输入汉字、英文、数字、标点符号等。但并没有达到熟练并快速输入文字的能力,是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练习才能提高。由于打字练习的过程枯燥无味,会使学生逐渐失去练习的兴趣,进而产生厌烦的情绪。因此教师利用学生对游戏感兴趣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来达到文字输入能力的提高。教师为学生设置了“拯救苹果和天空大战”的游戏来锻炼学生的打字速度,让学生通关了这两个游戏后,才能进入“激流勇进和生死时速”的游戏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自由的玩一会,教师进行巡查来了解学生的通关情况。接着教师让学生先暂停并对学生说出:你们当中有个别的学生双手在键盘上乱拍,由于对键盘不熟练,而且心浮气躁,到现在为止连一关都没有过去。根本没有按指法的要求去练习。还有的学生用两个食指敲击键盘,看一下屏幕,再在键盘上找字母来敲击,也没有按照指法练习。接着教师让学生进行指法的规范放置并进一步熟悉键盘的字母,让学生规范的练习一下。教师为学生打开“生死时速”的页面,并让学生自由组合,由两个人一组进行打字比赛。
并对于比赛胜利的学生给予奖励,同时让学生说出自己比赛胜利的技巧,使学生明白学习任何一种技能,光练习不使用规范的操作,不仅不能体现技能的价值,更不可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采用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的进行指法练习并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教学的效果显著,学生乐于接受,同时对于后续课程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应用游戏,进行新课程的导入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高效的掌握大量的教学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多采用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往往导致教学的效率不高,无法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随着新课改中新教育理念的指导,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将抽象的知识点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积极的学习教学的知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进行小学计算机的教学时,教师应该针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分析,发现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具有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使学生在游戏操作中感知理解其中隐藏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实现技术水平的显著提高。例如:在进行《制作数码相册》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大家来找茬”的游戏,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制作好两个不同的数码相册,两个相册在相框的模板、片头、片尾、文字及装饰上设置了不同的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对两张相册进行对比观察。学生分析后,教师开始进行课程的讲解,并同时为班级中的学生的电脑中传送一张班级的合影照片,让学生自己根据教师的指导的步骤进行自由创作,学生创作完成后,发送给教师,教师整合后让学生共同观看,评选出优秀的创作,并将优秀的作品打印出来张贴在班级中。采用这种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的引入,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在游戏的体验中体会到了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
(三)运用游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更好服务于生活。因此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教授完新的知识后,并不代表课堂教学的结束,还需要为学生设置一些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教学知识的巩固。学生在知识的运用的过程中还能有效的检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获得动手操作能力的提升。例如:在进行《查找交通路线图》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先为学生设置了猜谜语的游戏活动:有山不见石,有地不见土,江河湖海不通船,外出旅行离不了。让学生来猜测是:地图。接着教师又说出了:外出迷路不用慌,走南闯北任意闯,轻便易学莫离弃,电子地图更可爱。学生纷纷疑惑,教师对学生进行讲解是:电子地图,同时讲解电子地图是利用计算机技术,以数字的方式储存和查阅地图。常安装于手机、计算机、汽车中(GPS),学生快速的理解了教学的内容后。接着教师进行课程的教学,让学生进行搜索和练习。教师设定一个关键词,让学生按照教学的步骤进行快速的查找,让学生比拼搜索的速度,接着教师为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教师将周末夏令营的路线搜索任务交由班级中的学生,让学生自行设计交通的路线。教师对学生说出选用三种不同的出行方式:驾车、公交、骑行,并让学生对三种出行方式进行对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出行方式。学生选择完毕后,教师给予学生以肯定,并按学生设计的方式出行,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信息技术给生活带来的好处,并通过实践的教学,帮助学生巩固了教学的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采用这种游戏化教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并有效的进行了实践的操作,锻炼了学生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进行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对于新知学习的兴趣,并在游戏的过程中自主探究隐含的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游戏体验中巩固所学,实现信息技能的显著提升,促进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肖慧.游戏化教学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重要性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19).
[2]雷国平.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渗透游戏教学理念[J].甘肃教育,2017(11).
[3]颜秉剑.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633(1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