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经纬中学校
摘要: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要全面践行“八个相统一”。思政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八个相统一”的基础上,思考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全面践行“八个相统一”,再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落实“八个相统一”。思政课要承担历史使命,思政教师要致力于立德树人,为祖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关键词:“八个相统一”、思政课堂、德育。
正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八个相统一”,直击思政课的重点和难点,为思政课改革创新标定航道。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思政课在初中现名称是道德与法治,我们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总书记重要讲话发表后,一直立足自己的课堂教学,深入思考如何践行“八个相统一”,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接班人。
一、立足思政课堂,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在思政课堂上,思政教师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分析时政热点时要保持政治清醒,运用专业学理进行分析,学会“用学术讲政治”,启发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应用学理解释现实,实现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宣传正能量,严筑思想防线,弘扬家国情怀。我们要坚守政治底线、法律底线和道德底线,为学生做好榜样。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二、立足思政课堂,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知识性与价值性是所有学科课堂教学中的两个基本元素,思政课堂更是如此。我们要帮助学生通过知识性学习,感受价值性认知。《道德与法治》部编版教材每一节课的内容中都包含“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拓展空间”等环节,教师以学生个体经验为起点,通过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碰撞,认同知识的价值性,再延伸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三、立足思政课堂,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面对各种观点和思潮,我们思政课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对于主流意识形态,思政课堂要发挥建设性功能;对于不良习气、错误观点,思政课堂要发挥批判性功能。我们要在课堂上将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在推进正面教育的同时,发挥适当的批判功能,矫正学生言行中的偏差,帮助学生学会正眼看世界,引导学生成为“中国梦”的坚定拥护者和奋斗者。
四、立足思政课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怎样让初中生理解这些理论,教师常用的方法就是举例分析,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讲解“美丽中国”时,以“垃圾分类”为例;讲解“国家粮食安全”时,以“光盘行动”为例。我们思政课的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脱离实践的理论是空中楼阁。思政课堂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同时注重理论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以小见大,以大证小。
五、立足思政课堂,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我们思政课堂要坚持统一的指导思想、落实统一的教学目标、使用统一版本的教材等,这都是统一性的要求,在未来的两年时间,我们还要努力实现省内各地市中考一体化。但“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节课,教师们在课堂教学时必然会呈现出多样性。千篇一律地教学,等于否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我们思政教师都会根据不同学情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努力实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六、立足思政课堂,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思政课堂要坚持教师的主导性,教师要以自己专业的知识和素养完成立德树人的重任,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同时,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创新,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其主体性作用。我们思政教师不能作知识的“搬运工”,不能搞“一言堂”,那样的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把握好尺度,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才是最科学的。
七、立足思政课堂,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思政课教学内容中的抽象理论需要坚持“灌输”,这符合思政教育本质属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思政课教学基本手段之一,不可或缺。但是,灌输理论不等于强制思想,思政教师要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增强灌输的吸引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不以灌输为终点,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灌输于外,启发于内,内外相济,水到渠成。
八、立足思政课堂,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思政课显性教育是指通过有形的教育活动,实现本课的教育目标。思政课隐性教育是指通过无形的因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实现教育目标,“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波兰尼说过,“隐性知识是智力资本,是给大树提供营养的树根,显性知识不过是树上的果实”。我们思政课堂现阶段是既要摘果实,也要育树根,所以我们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未来我们思政课堂创新发展的趋势是从“显性”到“隐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教育工作“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时刻警醒着我们思政教师,我们必须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我们思政学科要完成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使命,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参考文献:1.王晶晶《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2.凌婵《人教版与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教育内容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