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殿珠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 551400
摘要:随着习总书记提出“四有”好老师,明确了高校人才培养重要作用,同时也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更高要求。教师是人才培养主要组织者、实施者以及引导者,扮演了多种角色,地位与责任同等重要,在《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中重点针对高校教师法律地位、权利及义务进行明确,而这与习总书记所提倡的“四有”好老师内涵相契合。为此本次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法规视角下,针对“四有”好老师进行了探讨,希望通过高等教育法规引导高校教师不断强化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深刻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教育责任,尽快实现“四有”好老师的愿景。
关键词:高等教育法规;“四有”好老师;引导
引言
全国教育大会中,习总书记提到做一个好老师是教师的本职,培养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也充分说明习总书记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同时也肯定了教师的地位,为其未来发展提出新要求,希望教师能够做一个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以及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国家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的合格接班人。而高等教育政策法规是国家为了更好推动高校发展以及提高师资队伍建设制定的相关行为准则,其中很多内容与习总书记所提出的好老师标准吻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高校“四有”好老师的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基于此,本文针对高等教育法规视角下“四有”好老师进行了探讨,为高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参考。
一、高等教育政策法规各章节重点概述
第一章重点阐述高等学校法律制度,前面的两个章节侧重点在于高等学校基础知识的阐述,后面三个章节则以权利、义务、章程以及内部组织机构为视角,对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分析。
第二章重点阐述高等学校教师法律制度,第一节包含教师法定的身份、关系特征、权利义务等;第二节针对国家在教师方面所实施的特定职业许可制度,对教师资格条件、分类与适用、考试、认定、罚则等进行了明确规定。第三节主要讲的是高等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涉及到的是国家对于教师岗位设置、任职条件、职称取得程序等方面。
第三章重点阐述高等学校学生法律制度,此章节中针对于高校与学生间存在的法律关系进行了明确的界定,以此来对学生、学校合法权利给予保护,对学生法律地位、权利、义务进行了阐述,还涉及到了高校招生体系、学籍管理、法律纠纷等等。
第四章重点阐述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此证书制度是国家给予认可的。此章节针对学业证书种类、法律效力、具体实施情况等进行了明确。
第五章重点阐述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此章节对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进行阐述,并且对法律制度具体内容详细解释。为此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这对于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具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六章重点阐述民办高等教育法律制度,此章节对民办高校类型、地位、管理体系、财务管理、教师与学生权利进行了详细说明。
第七章重点阐述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设立,此章节针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设立、管理、教学、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法律问题进行解释,使中外合作办学更加规范,育人水平提高。
二、“四有”好老师基本内涵
(一)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
习总书记提到,教育育人是根本,而拥有正确思想与信念才能为教育指明方向。教师在人才培养中肩负着传道、答疑、解惑的重任,若没有了职业理想,犹如空壳。习总书记针对师资建设提出“四有”好老师,将理想信念放在首位,就足以说明对于教师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当教师自身理念与教育目标统一时,才能积极主动将国家所提倡的教育方针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二)好教师要有道德情操
一名好的教师其职责重点就在于传道、授业、解惑,而传道则是教育的重点。而教师不仅仅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而且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只有做到言传身教,才能称其为好教师。习总书记在“四有”好教师讲话中对道德情操重要性进行了明确,而且要求教师要不断通过继续教育将自身修养强化。
(三)好教师要有扎实学识
习总书记指出好教师标准:知识功底要扎实、教学能力要过硬、教学态度要勤勉、教学方法要科学,将知识作为了基础,要求每位教师不但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要满足学生学习需求,将自身教学能力提高。另外教学态度要严谨端正,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对教学方法创新。并且重新界定了教师学识内涵,要求教师对自身短板正确认识,以便于寻求更加适合自身发展新路径。
(四)好教师要有仁爱之心
习总书记提到当教育失去爱的滋养时也就丧失了存在的意义。并且也给予了教师爱的对象,其中不仅仅包含着对岗位的热爱,而且还涵盖了对学生、美好事物的热爱。另外指出了爱的方式,给予学生尊重、信任,成为学生的朋友。爱心体现的不仅仅是老师的修养,同时也是非常好的教学方法,以爱感染学生。只有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教师才可以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
三、高等教育法规视角下对“四有”好老师的引导
(一)引导教师坚定理想信念
在高等教育法规第二章第一节中重点针对于教师法律地位、权利与义务进行了概述,其中明确的指出了教师在立德树人中所承担的法律责任,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教师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教师中有理想信念具有引导作用。教师作为育人的主要引导者,应该自身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样才可以承担学生理想信念培养重任。为此教师要以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为依据,不断强化自身教育理想信念,通过教育培训,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参加思政教育,做好本职工作,更新知识体系,认识到自身职业重要性,以及法律所赋予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要想做到“四有”好教师,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并且朝着这一理想不断努力,以法律约束自己行为,规范一言一行,以理想信念作为支撑,内化为思想,外化为行动,在充分感受真理力量的同时,领悟理想信念内涵。
(二)引导教师培育道德情操
新时代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情操,这不仅仅是习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愿景,同时也是高等教育政策法规视角下提出的高要求。从古至今,教师都是倍受尊重的,其一言一行都体现的是社会文明。在高等教育法规引导之下,教师要强化自身师德学习,而高校应该重视高等教育法规关于教师的法律责任与义务,认真贯彻习总书记“四有”好教师道德情操思想,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教师师德问题给予督查,构建起完善的师德制度,不断完善对教师的评估体系,引导教师自觉的提高道德情操,可以通过同行评价、上下级评价、学生评价等体系将教师整体的师德水平提高。
(三)引导教师拥有扎实学识
在高等教育法规中明确指出了要求教师不断将自身专业性提高,这是其义务,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四有”好教师扎实学识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为实现习总书记对教师的要求指明了方向。为此教师要将学习能力不断提高,使学识更加扎实,这里所提到的学识不仅仅指的是理论知识,而且还包含着实践能力。总而言之,教师要在质疑中不断的超越自我,勇于质疑,勇于自我反思与评估,在质疑中思考、在质疑中完善、在质疑中掌握更多知识,以满足好教师以及高等教育法规中对自身的要求。
(四)引导教师具有仁爱之心
仁爱之心是教育根本,同时也是习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期望。为此以高等教育法规为引导,领会习总书记“四有”好教师仁爱之心内涵,做一个有爱的好教师就成为了当代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在高等教育政策法规中针对教师法律地位进行了明确,要求社会给予教师职业更多的理解与尊重。为此教师要有仁爱之心,社会、学校就要给予引导,当其内心疲惫时给予其疏导,在社会与学校的关怀之下,使他们感受到温暖,进而传递给学生,以感恩之心做好教育事业,以爱换爱。
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民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高等教育的扶持,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是非常艰巨的。为了尽快实现“四有”好教师的愿望,高校以及教师自身应该通过强化自身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的学识以及仁爱之心,更好的服务于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明月.高校思政课教师应争做“四有”好老师[J].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20,29(03):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