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明春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第二中学, 655700
摘要:教育的成功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成功,抓好德育工作是学校发展的关键。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植质量生命于课堂。
关键词:思想道德 激情教育 高效课堂
文化的根脉还在于传承,在几十年积淀中形成的精神文化,无疑是和谐人心,凝聚力量,实现事业破发,再攀教育高峰的力量撑持。但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全新的要求,抱持旧观念,故步自封,将给学校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致命的影响。因之,在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既有精神文化的基础上,探究具有鲜明的现代教育色彩的高效能教育教学体系,建构“全方位激活、精细化教研、高效能教学、全过程管理”的育化体系,促成学习有热度和活力,教研有深度和落实,教学有精度、深度和广度,管理成体系的一体化、高节奏运转体系,为打造“文化有魅力,质量有突破,办学有品位”的现代教育品牌学校奠定基础。
一、唱响每日“六部曲”,播撒校园正能量。
“形成于巨,必先作于细”将道德教育具体化,贯彻落实于每天的生活和学习,通过每日教育的有机“穿插”、点滴的积淀以及长久的坚持,最终实现高质量达标。
(一)让目标引领激情。
针对“学校育什么样的人?学生为谁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从上到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学校目标、年级目标、班级目标和个人目标,分层次开展活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题教育:学校主题教育每学期两次;年级四次,班级每周一次。二是励志宣誓:学校每学期两次,年级四次,班级每天一次。
(二)让寄语唤醒激情。
班主任是学生心里的一面镜子,学生是班主任的影子。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大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因之,班主任的寄语就最容易敲动学生的心灵,关于成长,关于理想,关于奋斗,关于自制等等,每天一次,坚持不懈。在班级教育管理中,班主任寄语不是学生提要求、定规章;或者是严词厉色的批评和训斥,而是寄以问候,寄以温暖,寄以关怀,寄以鼓励和期望,帮学生抚平心灵创痕,帮学生打足气,帮学生自律、自尊、自强,帮学生确立成才报国的远大理想。
(三)让班誓激发激情。
每天早读前要求全班起立,满怀激情的朗读班誓,让学生每天明确自己的责任,每天都充满自信,让学生每天都把学习和身心的健康看成一件最重要、最有意义的事。
(四)让班歌唱响激情。
在日常学习、生活过程中,有些同学缺乏激情,缺乏信心,会觉得自己很多方面都不如人,长此以往,严重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此时,老师要做的就是不断的激发他们的激情,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众多的教育形式中,班歌是最有意义的。唱歌的特点就是通过语言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触动人的真情,催生愉悦的情绪,固化向上的激情,达到“随歌潜入心,润德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五)让朗诵点燃激情。
朗诵是语言的直观交流,朗诵有很强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是书面语言美的体现。利用午间跑操,组织学生激情朗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发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说话、表达、交流和演讲的能力。朗诵时要求的眼到、心到、口到,可以锻炼学生的专注力,可以激活情绪,激发热情,更可以历练才情,提升综合素能。
(六)让活动燃烧激情。
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与活动是人类本能和动机之一,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从游戏和活动开始的。活动的创生,最重要的阵地还在于教室,还在于课堂,课堂小组活动,问题小组探究,成果小组展示,评比量化推星等多种形式的班级学科小组活动,是最能贯彻“活动教育”思想的方法。
二、研教一体,植质量生命于课堂。
有一流的研究,才能有一流的教学;有一流的教学,才能有一流的质量。
校本化、体系化、特色化的教研教学体系建构,是一所学校致胜的法宝,并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师宗二中的“研教一体化”思想的贯注,历经半年实践,已初成气候。
(一)“三备三研”,精心预设。
1.“三备”。(1)单元备:整体规划单元教学,形成单元教学框架和思路。(2)聚合备:学科组集体讨论、优化、整合。(3)特色备:学科教师以“聚合备”的定案为依据,根据班级特点、个人实际和教学进度作个性化整合,形成最终的教学预案。
2.“三研”:(1)自主研:教师独立研究;(2)合作研:学科组集体研究,整合优化;(3)个性研:教师自主特色研究。
(二)借鉴整合,化生教学“六步曲”。
学无定规,教无定法,也正因此,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建构成了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雷区”,少有人敢擅自涉身。其实,学校的每一个管理者都知道:“太模式”则限制了教学“自如自生”的空间;而太自由则又难免参差不齐,优劣难辨。而像师宗二中这样的学校,教师偏老龄化,观念偏传统化,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效能化的课堂模式的引领,则很难保证教学的高质量。
为了探索适合师宗二中课堂教学的模式,笔者研读了国外很多关于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
多次参与了国内教育发达地区的课改学习,最终发现国内的课堂改革模式也是异彩纷呈,令人目不暇接。
在学习借鉴中,笔者本着“弃其短,取其长;鉴其优,摒其劣”的原则,经过不断的探索、比较、实践,最终形成师宗二中高效课堂“六步曲”模式。这个模式为:“头取精英中学,体用镇雄中学,臂采洋思中学,形借江苏,源在衡水,根在师宗二中”。
师宗二中高效课堂“六步曲”操作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真正实现了从“唯师是从、为书是真”的观念转变。从老师一讲到底变为学生自主的“三先三后”课堂:即先自主,后合作;先学生,后老师;先组内,后班级。具体内容如下:
1.新课导入:课前分发导学案,组织预习;上课精心制导,温故而知新。
2.自主学习:“学”的六种形式———自学、助学、促学、互学、群学、跨组学。自主学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问题可以是本节课涉及的问题,也可以是本周内学习任务中提炼出来的问题(小复习课和习题讲评课)。助学、互学、群学和跨组学是组内同学之间相互学习,促学是老师或学生驱动学习。
3.精讲细扣:这一环节是课堂的核心,教师要在课前研究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效果如何;老师课前备课需要研究课堂驾驭的过程和内容,要做到“一扣二帮三揭示”,即老师教,用于较难需要揭示规律和性质的问题,深层次挖掘的知识点和关键问题。
4.及时反馈:一节课中的“练”有过程性练习和终结性练习。自学指导是过程性练习,巩固诊断中的练习是终结性练习。“练”除了理解、验证、巩固、熟练、深化和思辨功能外,更有检测功能,从而实现学习过程过的点点清、步步清、题题清和人人清。
5.积极展示:激情踊跃,展示所学。展示的目的:最大限度地暴露学生自学和讨论中存在的疑惑点、误点和盲点。展示内容:展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一题多解的问题,易混淆的知识点。
6.精准评价:是精讲,是拓展,是点睛,是结论。教师总结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通过探究解决不了的问题,然后顺势讲规律、讲思路、讲方法、讲线索、讲框架。要求学生在老师讲解时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要用自己能懂的、能引发回忆的文字或符号快速记录下来。
有传承才能有稳定,有探索才能有创新,有实践才能有创造。强烈的教育竞争催生了学校的教育变革,质量意识,品牌意识较之以往更为强烈。稳步发展已无法跟上时代的脚步,唯有借力历史的蕴蓄,凝聚更广泛的人心,注入更为强劲的教育智慧力,通过二度的破发以实现质量的突进,方为学校的生存之道。
参考文献:
1、《一个名校长的365天》 徐军民著,山东城市出版传媒集团.济南出版社。
2、《中国课堂的奇迹》 李金池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3、《名校行政管理的细节力》 童学敏主编,九州出版社。
4、《校长领导力修炼》 王铁军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我的自主教育》 胡克州著,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