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作文备考方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黄耀强
[导读] 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作文备考指明了方向。“语言构建与运用”始终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黄耀强
        新疆石河子市东方学校    新疆 石河子市  832000
        2020年修订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新课程改革下的高考作文备考指明了方向。“语言构建与运用”始终是语文素养的核心,指导我们在教学中要一以贯之,要引导学生在积累、梳理与整合中,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能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沟通的能力。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深刻性、敏感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方面的能力。启发我们,要不断提升学生对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能力,要不断传递正能量,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的文化,拓展文化视野,增强文化自觉,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
        高考作文分值高,是考生获取高考分数的最佳途径,也是决定考生命运的关键所在,务必引起高度重视。高考作文不是考前背几篇范文就能解决的,这需要考生长期的写作积累。高考作文是学生十二年苦读最后交给国家验收的成果展示,学生在作文中要从以下几方面展示自己:
        1、我是一个爱憎分明,富有正义感、正直感、责任感,勇于担当、诚实守信、仁爱博大、乐观进取的新时代青年;(作文内容思想健康,观点正确积极向上)
        2、我是一个热爱生活、关心生活,有理想,有追求,关注国家大事,成熟稳重,敢于实践,具有世界观、审美观的朝气蓬勃的热血青年;(议论叙述真情实感,取材广泛内容充实,字迹清晰谐调美观)
        3、我是一个思维敏捷、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推理能力俱佳的创意型人才;(提炼材料角度准确,切入材料自然天成,过渡自然结构严谨,分析透彻见解新颖)
        4、我是一个博览群书,阅历丰富,学以致用,善于表达的优秀高中毕业生。(语言表达恰如其分,修辞使用恰到好处,用词准确富有创新)
        笔者根据任教高三年级近二十年的点滴积累,借鉴同仁和专家学者的宝贵经验,对高考作文做一简单梳理。
一、高考作文的题型分析
        1、全国和地方作文分以下几类
(1)故事寓言型材料作文。分以下几个小类:故事的(现代的,古代的)、寓言的、多角度的。
(2)哲思短语类。分以下几小类:现代警句、古诗、古文,多则材料的。
(3)社会现象型。分三类:正面的社会现象,反面的社会现象,正反不明(中性)的社会现象。
(4)命题作文。分全命题和半命题。
(5)漫画类作文。讽刺型和哲理型。
(6)话题作文。???
2、全国课标卷侧重故事寓言和社会现象型。全国卷如果要加大难度,有可能参考地方卷的哲思短语型作文题。            
 2009课标卷       社会现象(诚信与行善)
 2010课标卷       故事寓言(成才有规律)     
 2011课标卷       社会现象(中国崛起)  
2012课标卷       故事寓言(刷漆补洞)
2012大纲卷       故事寓言(甩掉顾虑)      
2013课标卷一     故事寓言(切割宝石)                   
2013课标卷二     社会现象(同学关系)
2013大纲卷       社会现象(爱心传递)
2014课标卷一     社会现象(合作过桥)                   
2014课标卷二     社会现象(给动物喂食)
2014大纲卷       故事寓言(学会感恩)
二、题型取材特点
    1、彰显时代素养:表现一种精神,一种道德,一种人格,一种追求,一种理念,一种生活,一种情操,等等。
        2、弘扬正气行为:诚实,守信,勇毅,责任,担当,无私,奉献,仁爱,珍惜、节约,知足,等等。
        3、体现社会风尚:理想(梦想),信念,信仰,欲望,幸福,和谐,合作,家风,校风,班风,等等。
三、材料范围取向
        1、关注现实生活;2、取材范围广泛;
        3、立意多向思维;4、辩证统一思考。
四、作文的解题推理过程
1、分清题型;  
2、给材料分层或者概括出主要内容;   
3、不同题型运用不同方法,抓住关键确定中心;  
4、确定论点类型,选择素材写好提纲;    
5、运用好的书写、文采及思维逻辑行文。
   影响一篇作文分数的五大要素:书写、论点、内容、结构、文采。所以,我们应该围绕这五个方面严谨展开,不能混乱,并在这些过程中积累语言素材、写作方法、思考逻辑,学会严谨推理。
五、文章的拟题、开头和结尾
        (一)拟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写作的切入角度,它为阅卷老师快速了解文章内容提供捷径;标题的好坏直接体现了考生的写作水准,也直接左右了作文的得分。所以,拟好作文题目十分重要。
        作文拟题要求:
        1、贴切:符合立意要求,切合文意,也就是题目概括的内容要和作文内容相一致。
        2、简练:表达简洁明确,题目简短有高度概括性。
        3、生动:新鲜、独特、醒目、传神,有形象美。


        (二)开头
        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题旨鲜明
        2、引用名言:居高望远,底蕴深沉
        3、排比对偶:气势磅礴,文采精华
        4、悬念疑问: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5、借物起兴:曲水流觞,丝丝入理
        6、故事寓言:借此喻彼,哲理鲜明
        7、题记开篇:揭示主题,突显中心
        (三)结尾
        1、呼应式:结构严谨     2、描绘式:憧憬未来
        3、号召式:明确方向     4、反问式:引人深思
        5、鼓舞式:给人动力     6、总结式:画龙点睛
        7、展望式:充满自信     8、抒情式:突出中心
9、推理式:点名主题   ?10、感悟式:启迪人生
        11、标题式:首位照应   12、比喻式:生动感人
        13、引用式:彰显底蕴
六、材料作文的失误表现
(一)不能把握材料内容的主旨;
(二)没有掌握材料议论文的写法:
         1、开头照抄原材料或局部(注意:材料较长的要用自己的话概括切入材料,材料简短的可以直接引用),中间和结尾再没有出现材料;
         2、整篇文章没有切入材料;
         3、结尾才点材料,开头中间都没有切入材料。
七、材料议论文的写作模式
        考生要明白,高考作文虽然是“文体自选”,但命题者的真正意图还是以写议论文为主,因为议论文可以考量考生以下方面的能力:选取角度提炼观点的能力;取材选材的能力(积累素材的能力);正反方面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详略取舍组织材料的能力;语言表达谋篇布局的能力(开头、结尾、过渡、照应);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整体布局和综合分析能力,等等。
        第一步:定题(论点式命题法,非论点式命题法),要求根据材料选准角度,拟好标题。
        第二步:开篇。要求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性的点材料,引出全文中心论点。做到:切入材料自然,语言简洁凝练,点题明确观点。
        第三步:论证(分两层)。
        第一层:(或正或反)①立(切入材料提出本层分论点);②摆(论据):举例论证,引用论证;③议(点材料,使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有机结合)。(正面详写,反面略写)
        第二层:(或反或正)①立(切入材料提出本层分论点);②摆(论据):举例论证,引用论证;③议(点材料,使材料与自己的观点有机结合)。(正面详写,反面略写)
        (注意:第一层和第二层之间要有承上启下的过渡段;正面材料可以多举一个例子,详写。)
        第四步:收篇。切入材料,总结议论。
八、作文要学会积累  
    1、积累写作技巧,让技巧系统化,使之有内在逻辑;
    2、积累一些哲理性的语句(名人名言、古诗名句、俗语谚语、歌词等);
    3、积累有文采的句子段落,典型开头,典型过渡,典型论证;
    4、分话题积累论据。我们每写一次作文,要积累典型例子,不能写完之后讲完之后什么收获都没有。积累完之后延时复习。    
    一是道德方面的,比如感恩,宽容,诚信、友善,等;
    二是与成功有关的,如坚持,创新,踏实,自信,学习,等;    
    三是社会热点方面的,如责任,担当,爱国,生命、自然,等;
    四是情感方面的,如对家乡怀念,对文学的热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等。
    5、高考之前,利用作文专题复习时间,集中复习。对之前的技巧进行复习,对语言素材进行复习,并打造备考范文若干篇。
九、?【高考真题回放】
六、写作(60分)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Ⅱ卷,适用地区:陕西、吉林、内蒙古、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海南、新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高中学习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某机构就“同学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作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如果同学关系紧张,原因是什么?有人认为是自我意识过强,有人认为是志趣,性格不合,也有人认为缘于竞争激烈,等等。
?  对于增进同学间的友好关系,营造和谐氛围,72%的人表示非常有信心,他们认为互相尊重,理解和包容,遇事多为他人着想,关系就会更加融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不得抄袭。
【教师范文】:
共度美好时光   收获深厚情谊
----致高中同学的一封信
亲爱的高中同学:
   你们好!此时,我坐在2013年高考的考场里面,在为你们祈祷,也在为我自己加油。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我们相依相守,相随相伴,共享欢乐,同分忧愁,一千多个白天黑夜,我们共筑一个梦想,度过了高中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情同手足的友谊。(巧妙切入材料(第一次),点题。)
        曾记否,三年前的2010年8月,我们军训在部队,一起流汗,一起拼搏,“军训先进班集体”的荣誉章里,有我们拥抱的泪水,有我们付出的欢笑,有我们前行的动力,有我们友谊的见证。八月酷暑,磨砺了我们顽强的意志;严格训练,铸就了我们拼搏的精神;练兵场上,锻造了我们勇敢的品格。(军训生活,令人难忘;团结合作,为班争光;连用排比,抒情浓厚。)
   白驹过隙,斗转星移。三年前,我们还带着几分单纯与稚气;现如今,我们已变得成熟而稳重了。还记得吗?高一第二个学期,我们班A同学检查出患了白血病,那一刻,我们班六十三双眼睛湿润了,B同学把积攒了多年的500元压岁钱捐了出来,C同学把自己一个月的生活费捐了一半……;那天夜里,我们折了999只千纸鹤,面对星空,我们虔诚祈祷;点燃蜡烛,我们许下愿望:A同学,祝你平安!(同窗共读,互相帮助,第二次巧妙切入材料)
   不会忘记,高二的时候,我们的班主任、数学老师因病住院了,我们捧着鲜花带着礼品去医院看望。那天下着大雪,李同学发着高烧,可他不听我们劝阻,非要跟我们一起去看望老师,然而,第二天他感冒加重了……此刻,李同学也在考场,为他祈福,愿他好运,一生平安!(师生情谊,铭记心间;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时间定格在2013年5月16日。这天,我们拍毕业照。那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我们就要高中毕业了。5月30日,我们结束了上课,这天晚上我们相约来到绿草如茵的足球场,看到夜色中的校园,似乎比平日更加美丽。漫步校园,感到脸上有水滴下,难道树也不忍我们离去?(毕业前夕,母校情深,一草一木总关情。)
   匆匆太匆匆,三年高中就这样过去了。我们即将各奔东西分离南北了。三年,我们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第三次巧妙切入材料。)我想,岁月也许会湮没记忆,却永远会记住这份感情!我会永远怀念我们一起学习、成长、快乐、感动的日子……
   三年高中,我们学会了珍惜,学会了感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忍让,学会了担当,学会了付出,学会了做人。乐也好,苦也罢,都将深深烙在我心里,成为永恒而美好的回忆!(第四次巧妙切入材料“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
    亲爱的同学,因为有你,我的三年高中才有意义。时间可以把我们的肉体分开,却永远分不开我们彼此的灵魂!我们的心永远相连,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
   最后,我真诚地道声“谢谢”!感谢我的高中生活一路有你!
   顺祝大家:
金榜题名,前程似锦,梦想成真,理想如愿!
                                                                     
                                                                  同 学:△ △ △
                                                                 2013年6月7日
        【文章点评】作者以书信形式表达,构思新颖独特,语言亲切感人。选取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对仗拟题,匠心独运;围绕高中生活,分别选取了高一至高三每年发生的场景,抒发了对高中生活的留恋之情,表达了对母校的深深眷恋和对老师的衷心感谢。文章语言富有磁性,句式工整,感情真挚;选材精当,表达得体,是篇成功范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