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梁梅
[导读] 写作是借助文字表达自己情感,锻炼自身语言能力,借助文字传递知识信息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过程。
        梁梅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中心完小  554003
        
        摘要:写作是借助文字表达自己情感,锻炼自身语言能力,借助文字传递知识信息提升自己综合能力的过程。小学时期的语文写作练习主要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照相应的要求进行书面语言的相应创作,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但是写作知识较为抽象,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将知识进行具象化展现,本文就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习作的应用进行讨论。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习作应用;教学策略
        写作教学应该做到取材,构思,初步书写以及细节加工四个方面。在指导学生进行写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意识到写作训练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训练。是将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相应活动融入教学中,而学生写作能力的高低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写作者思维的深刻程度,思维活跃程度等。但是思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可以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直观的知识体现,如何让思维导图和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完美结合是本文重点讨论的内容。
        一、搜集素材,确定主题,绘制思维导图
        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意识到写作之初应该具备相应的写作素材借助素材进行主题的确立,随后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画一个中央图像,代表文章的主题。然后对学生进行问题的引导,开阔学生的学习思路,教师引导:“大家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性格有幽默的、外向开朗的等等,大家可以将这些写下来供学生进行参考。”在课上同学十分开心地进行思维导图制作。在中心主题“我”的四周,用不同的颜色笔写下了一些关于自己的关键词,教师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赞扬,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
        教师这时候继续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思考:“在生活中我们都经历过什么事情?”将思维导图继续进行分支。在这个过程中,积极和学生进行课堂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条件。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拒绝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教师可以将这些知识以及素材都呈现于思维导图中,真正实现了思维的发散过程,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构建框架,完善导图,理清写作思路
        写作技巧实际上是一种逻辑思维过程,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十分的有限,学生更加擅长直观学习,而思维导图正是可以将这些知识进行直观的知识体现。所以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借助思维导图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的梳理使学生的写作思路清晰起来,帮助学生逐步了解文章的架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教师引导同学进行小组合作,让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展示并讲述自己的思维导图,随后让其他学生进行概括和评价,逐步完善思维导图。
        学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适当进行简单的评价,告知学生在思维导图讲述过程中,特点不明确,思路不清晰,从而指出学生的不足。教师还可以抓住这个契机,指导学生从素材的多寡、典型与否来确定相应的主题。和学生一起逐步完善相应的思维导图,使其成为一个连贯的整体。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接下来的教学创造相应的便利。随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文章的初稿书写,把思维导图当作一个框架使学生了解自己想写文章的主体,以及文章的主要思想,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写作知识网络。
        三、进行创新,突破瓶颈,创新思维导图
        一篇好文章,是让文章有灵魂,必然要进行细节的描写,突出特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创新导图,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学习素养。例如在进行相应的写作过程中,一些学生想要书写关于自己懦弱的事例是:见到一位残疾者,被路人无情的嘲讽,作为学生的自己不敢站出来帮助他。可以说这个素材选的不多,但是语言深度不够,语言也缺乏相应的连贯性。为帮助学生及时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思维导图的相应创新,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
        根据这篇文章,教师可以选择几个关键词作为中心首先,可以“懦弱”为中心主题画思维导图。然后,将“我”的具体表现作为第一级分支。接着,将“神态”“动作”“语言”“心理”作为第二级分支。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这这篇文章中人物的主要表现都有哪些?学生尝试进行相应的回答将语言、动作、神态借助思维导图进行直观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构建第三级分支,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教师进行交流,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进行简单的线上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接下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创造一定的便利。
        综上所述,基于思维导图的作文教学模式,通过对作文思维过程的剖析、展示,帮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提供思维训练。学生在这样的作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理清思路,突破阻塞,展现精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搜集素材,确定主题,构建框架,完善导图,并且需要进行创新,突破瓶颈,创新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
参考文献:
[1].罗文君.“思维导图”在作文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1
[2].王立根.思维导图:作文构思的有效工具[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