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互联网+教育 打造互动式课堂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19期   作者:潘燕华
[导读] “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日新月异的教学平台,为互动式的课堂插上了翅膀,

        潘燕华
        福建省三明市第九中学,福建三明365001
        摘要:“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日新月异的教学平台,为互动式的课堂插上了翅膀,不仅让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成为可能,使原本沉闷的政治课堂教学更有生机和活力。不仅有助于打造优质的政治课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领学生课堂新鲜感、获得感、幸福感的达成,为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互动式课堂;高中政治教学
        2016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提出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普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笔者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深深的感受到,通过互联网+教育,能够发挥其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打造人本互动、人机互动的课堂教学,使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成为常态,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打造高效的政治课堂教学!
        一、借助互联网+教育,打造互动式高中政治课堂的策略
(一)课前展示:提高综合素质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产生疲劳。”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有着资源丰富、互动方便、交往平等特征,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也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传统文化的继承》这课,笔者让学生课前,分组搜集本地的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并制作课件或上网搜集相关的小视频,在课前做个3-5分钟的展示,让课堂变枯燥为有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家乡传统文化,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二)课堂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也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学生只有自主学习,善于探究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因此可以设置一些互动式的情境、互动式的活动,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效果更佳!
笔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PPT、暴风影音、希沃白板、智学网等教学平台,优化教学流程、提升课堂效率,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本互动的开展提供了保障。例如,笔者在《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这课中设置了一个辩论的题目:“娱乐类的手机APP价值大于学习类的手机APP”还是“学习类的手机APP大于娱乐类的手机APP”,通过白板设置倒计时,营造一个紧张的辩论氛围,让学生更好的融入课程教学。再如,笔者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课中设置了一些观点连线题,让学生上台在白板上连线,实现人机对话的同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新知,更好的掌握相关的知识。
(三)课后延伸:培育核心素养
        为了适应当前“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趋势,培养学生政治认同、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单纯的靠课堂的学习远远不够,还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扩展和延伸。
        笔者经常会布置一些课后扩展的作业,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知识点,我布置了“设计一款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特点的文创产品,并介绍你设计的理由”。

另外,笔者也会利用QQ群、微信群、班级小管家、钉钉、抖音、微博、B站等自媒体平台,通过对话、语音、评论、直播、批改作业等手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互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动态,解答学生的疑惑,亲历科技之便利,体验科技之功能,让互联网+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二、借助互联网+教育,打造互动式高中政治课堂需注意的问题
借助互联网+教育,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平台,辅助课堂教学,有优化教学流程、提高教学效率、拉近师生距离、增强课堂互动等诸多优点,弥补了过去“一本书、一粉笔、一黑板”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是,在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必须注意到现代信息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整个教学活动。夸美纽斯在《教学论》一书中曾说:“我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学生可以多想,而且学得更多,更快乐,更积极,更主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达到这种目的应该是我们教学的初衷。因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处理好平台与教学的关系。虽然通过PPT、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等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有利于更好的呈现课堂所需的文字资料、图文资料、音像资料、画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不能因此一味地迫求多样化、动画化、“赶时髦”、“包装过度”,防止只注重展示各种现代化的教学仪器,忽视对教学内容的分析,避免出现变“人灌”为“电灌”、舍本求末的现象。这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形成不稳定的心理状态,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此,首先我们要学会处理材料广度和深度的问题,一方面切忌贪多,这样容易造成杂乱无章、主次不分、喧宾夺主。另一方面若采用一例贯穿全课,精简素材,虽有助于提高课堂效率,深挖素材与知识的内在联系,但在主例子无法很好辅助个别教学内容时,也要注意适当的补充一些小例子,简略带过,使课堂更丰富饱满,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其次,互动式的课堂,要注意留白,控制好课堂的节奏,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2.处理好课件与板书的关系。多媒体辅助高中政治教学的确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它对传统教学手段的排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文字性强,板书比较浪费时间,一些老师会把应该板书的内容,全部输入课件,课堂上随着讲述内容而一闪而过,没给学生留出思考和笔记时间。这样做看似节省时间,实则不利学生消化、吸收。传统板书可以随写随看,重现力强,有利于较好地控制课堂节奏,也可做出灵活删减,利于发挥教师教学过程中忽然而致的“灵感”。另外,好的板书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一目了然,有利于学生把握重点难点,这些效果都是多媒体课件无法达到的。所以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学会利用板书来为教学增添色彩。
3.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的关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学平台的优化,自媒体广泛运用,教师经常布置一些课外扩展的作业,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公共参与、理性精神等核心素养。但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弱,所以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时间,控制布置课后作业的频率,防止学生假借作业之名,沉迷网络。另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该给予辅导,给学生方法方向,如研究性学习,可以事先告知学生研究的方法,找材料的途径,以及对结果的呈现事先给出明确的要求,以便学生更高效的完成作业。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趋势下,我们早已自觉或者不自觉的置身其中,只能奋力前行,竭尽所能,让信息化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让互动式教学的音符更加动听!
        参考文献:
[1]王佐军.《<高中学科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应用研究>课题报告》[J].信息技术教育.
[2]任照伟.《谈信息技术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整合的几点体会》[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