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坚世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白山镇上龙小学
摘要: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作为当地的一种民俗文化,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和文化传承价值,既有强身健体的作用,也能够让人感受到劳动的人民的热情。在强调办学特色的今天,将扁担舞引入学校教育中有着重要意义和可行性,其互动性、娱乐性以及开放性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广泛认可。本文重点论述了扁担舞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可行性较高的教学策略,希望能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传统文化;办学特色;扁担舞;教学策略
自上世纪末,我国大力推进教育改革,政府将办学的自主权逐渐下放,鼓励地方学校根据当地教学资源以及学生实际学习需求开展个性化办学。现如今教育促进教育内容多元化,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必然趋势。在办学实践中,地方学校要将民族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在校园中搭建民族文化传承基地。在壮族马山县扁担舞是典型的民俗文化,在当地有着较大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对于扁担舞都有一定的了解和基础。基于此,进一步系统化将扁担舞融合进校园教育中,既能够实现教育的多样性,也十分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传承。
一、落实扁担舞文化进校园的价值分析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发展
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主要取材于壮族人民从播种到收获的劳动过程,在跳舞的时候需要手执扁担道具来模拟劳动动作。整套舞蹈动作气氛热烈,场面紧凑,时而站立下蹲,时而转身跳跃,时而相互敲击,具有很强的健身功效。在练习扁担舞的过程中,学生的四肢协调能力可以得到发展,身体驾驭能力以及心肺功能也能够得到有效地提升。在现如今一方面提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学生又面临着日益增加的客观学习压力,许多学生年纪轻轻便患上了近视、驼背、过度肥胖甚至腰间盘突出等疾病。而将扁担舞引入学校教学体系中,能够帮助学生在相对愉悦的氛围中增加运动量,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
(二)有助于拓展学生精神视野
马山县壮族扁担舞背后有着深远的民族文化传承,深刻地反映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劳动场面,已经被列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校园中引入扁担舞文化,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强身健体,还能够帮助学生调节心情、抒发情感,获得精神视野上的拓展,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外知识,加深个人文化底蕴。这也对学校相关领导提出了要求,要想真正体现学校办学特色,仅仅带领学生掌握跳舞技巧是远远不够的,要将扁担舞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系统性的进行教学和传播,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必须建立完善的教育体系,开设专门的教学课程,发展专业的教师队伍。
(三)有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如何保证民族文化的传承并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增进兄弟民族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落实扁担舞文化进校园有助于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传承,在针对性的教育中,学生能够从小了解更多壮民族文化,并与教材中的学习内容相结合,形成兴趣与爱好。
二、在学校教育中引入扁担舞文化的有效策略探究
(一)提供硬件教学设施,开设扁担舞课程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学校也在喊传承民族文化的口号,但是在行动上却没有落实到位,往往以宣传活动、专题讲座或者表演活动的形式来教育学生。这种“雷声大,雨点小”的教学策略很难让学生对民族文化有一个深入的、系统的了解,在全校范围也很难形成文化学习氛围。
为了改善这一局面,保证扁担舞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性,必须建立长效教育机制,让扁担舞文化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下定决心打造办学特色。想要达到上述教学目的,首先要保证硬件教学设施的充足,然后开设专门的扁担舞课程。硬件方面的保障依赖于校领导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并向有关教育部门寻求帮助,保证教学场地、扁担、服装、扁担凳等必须的物质条件,便于教师能够将自己的教学思路和计划完美地落实。另一方面,要开设专门的扁担舞课程,将扁担舞的教学作为一种常态化教育。首先要根据学校的整体课程安排,为扁担舞的教学抽出固定的时间,根据教学大纲和计划规划课时;其次要挖掘搜集教学资源,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文献搜集、民间走访、邀请专家等方式开展工作,在此基础上成立教研小组、编撰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专门学习的教材;最后要将扁担舞纳入教学考核体系,监督引导学生高效学习、提高对扁担舞学习的重视程度。
(二)建设专业教师队伍,开展针对性培训活动
扁担舞的教学离不开专业教师队伍的支撑,但是因为扁担舞属于民俗文化,在高等院校中并没有专门设置相关的专业,所以大部分学校的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扁担舞教学技能,这就有必要对教师开展专业的培训活动。尤其是对于体育教师和班主任而言,必须成为第一批接受扁担舞培训的教师,通过向专业人士的学习,建立对扁担舞文化的系统性认知,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服务。学校在落实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时,可以遵从“引进来,走出去”的原则,一方面将专业人士引入学校进行知识传授,另一方面教师要走出学校,向专业的机构以及专家进行学习。当教师具备了扁担舞的文化基础和实操技巧之后,要制定合理的教学培训策略,保证对学生教学的有效性。第一,要加强对学习方法和练习技巧的上的教学,让学生在脱离教师指导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自行完成练习,真正实现“授人以渔”教学效果;第二,扁担舞的内容相对复杂,学生很难一遍就记住动作要点,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视频教学资料,便于学生反复观看学习,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第三,要因材施教结合学生实际接受能力制定教学策略,教师在面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时,可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让所有学生都能收获成长和进步。
(三)定期开展校园活动,提供实践练习机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扁担舞文化有着娱乐性和保健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以扁担舞为主体的校园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练习的机会。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渠道,可以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需要增强传承民俗文化的意识,组织学生在实践参与中掌握知识、锤炼技能、丰富文化。举例而言,扁担舞比赛、文艺汇演、体操展示等都是非常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活动形式,教师可以借助这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集体氛围中提升对扁担舞的掌握水平。体育教师还可以将扁担舞编入平时的课间操,让学生每天都能完成练习,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完成对文化的传承。扁担舞文化宣传工作的开展也有着重要的价值,教师可以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征文活动、扁担舞社团、网络互动空间等方式,为学生营造学习的氛围和平台。除此之外,班主任教师必须发挥好牵头作用,一方面承担学生的训练顾问,另一方面要打造班级文化特色,这样在学校这个大花园中才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三、结语
彰显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教学体系,是每个学校都需要坚持落实和践行的方针。以民族文化为载体促进教学内容多样化,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践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马山县壮族扁担舞作为当地的一种优秀民俗文化,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领导以及一线教师要加强重视,并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切实保证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李妮娜.浅谈广西壮族扁担舞的起源与发展[J].电影评介,2011.08.
[2]潘聚仟.红水河流域壮族扁担舞传承的教育人类学探析[J].贵州体育科技,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