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婷
四川省凉山州甘洛县斯觉九年制学校
摘要:语文是小学生语言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加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理解和思维意识,还使学生在沟通交际、阅读表达上得到提升。然而,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边缘山区,教师大多存在单一讲授、传统授课的现象,缺乏创新、多样的组织形式,导致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主体发展提升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秉承生本理念,对边缘山区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进行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本教学;边缘山区
小学是学生基础成长的关键时期,对学生基础的培养、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但在当前特殊环境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学生存在学习兴趣不足、语言理解不深、基础掌握不扎实等问题,影响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的组织策略和培养方法运用不当而造成的。生本教学作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将其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之中,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课堂质量。因此,本文从边缘山区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生本教学的概念和意义、边缘山区下小学语文生本教学的开展策略三个方面出发对此展开研究。
一、边缘山区下小学语文课堂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边缘山区小学语文课堂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语文课堂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其学习目标的明确和引导,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发展中,大多数教师未能结合学生的主体学情设置目标,导致学生在学习目标的识别和认知上存在偏差,影响其学习效果。第二,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部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沿用“老套路”“旧方法”,缺乏创新意识,导致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兴趣培养存在不足,其课堂互动的效果不理想。第三,缺乏个性化教学。部分教师在面对差异化学情的教学引导上,缺乏个性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未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导致学生个体的基础培养不足。
二、生本教学的概念和意义
生本教学是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教育本质的一种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活动,生本教学依托生本理念,将学生的主体成长作为课堂活动的中心和重点,贴近学生主体制定目标,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将生本教学运用于语文课堂之中,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生本教学的实施是以学生的主体为目标,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进而在策略和计划的制定方面更易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有效发挥。将生本教学运用于语文课堂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断积累的探索过程,生本教学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思路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找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三、边缘山区下小学语文生本教学的开展策略
1、把握课堂目标,引导学生探究方向
课堂目标的确立,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章主题,把握语言内容,进而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活动,提升课堂学习的效率。因此,在教学备课中,教师应合理、有序的制定备课计划,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通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探究方向,保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在《爬山虎的脚》的备课中,这是介绍爬山虎植物以及形象描述爬山虎脚的一篇文章,我根据学生的主体学情和语言基础,将学会“均”“虎”“占”“铺”等生字词、理解均匀、重叠、痕迹等词语、体会作者如何观察爬山虎的脚等内容作为本课的学习目标。
同时,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识读能力,我将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爬山虎是怎样用脚向上爬等内容作为教学重难点,并采取情境教学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式,加强学生对文章整体的理解,把握学生的学习方向。通过对课堂目标的把握和设计,不仅能明确学生的学习方向,还使课堂活动更具有组织性。
2、构建直观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对于正处在形象认知阶段的小学生,以直观的情境为导向,更易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加强学生的参与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效率。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等工具,结合教材内容,积极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课堂,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活动得到有效结合,保证其课堂学习的质量。如在《观潮》的教学中,考虑到边缘山区学生对钱塘江大潮缺乏认知基础,单纯的以语言展开讲授难以理解其大潮的恢弘和壮阔,对此,我利用多媒体投影功能,从网上搜集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并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直观的情境画面中,体会到大潮的来势汹涌,进而结合文字语言更易于理解,也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保持学生良好的学习状态。
3、创新问题环节,培养学生语言思维
问题环节是课堂活动有效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检验学生对文章知识点的理解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加强学生的语言逻辑。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课堂问题的回答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而在下一阶段教学实施中做好准备工作。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入手,创新问题的内容,把握思维方向,采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加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言思维。如在《爬天都峰》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并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加强学生对文章细节的把握,我结合学生实际设置以下问题:①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②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在犹豫了?③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相互致谢呢?通过对文章细节的问题设置,不仅能加深学生细节理解,还使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加强。
4、注重个体发展,打牢学生课堂基础
受限于地域环境和教育资源的影响,学生个体难免存在一些差异化学情,如不采取有效的组织策略和引导措施,将会使学生产生自卑、抵触、厌学等问题。因此,在语文课堂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其个体发展,时刻关注学生主体的学习状态和心理变化,采取个性化、针对性的培养策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学情需求,打牢学生的课堂基础。如在《走月亮》的教学中,考虑到差异化学情现象,对此,我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相互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提升理解。同时,我还结合各组学生的学情特点,设置不同的探究问题,如“文章中多次出现‘我和阿妈走月亮’的句子,具体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情感?”等问题,进而增强学生整体的语言水平,保证学生主体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课堂目标的把握、直观情境的构建、问题环节的创新、个体基础的培养,不仅使学生明确目标、把握方向,加强课堂知识的学习能力,还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保持高效、积极的听课状态,并培养其良好的语言思维,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实现其主体发展的目标。同时,结合边缘山区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情发展,从学生的主体学情出发,深入分析、灵活制定贴近学生认知基础的课堂策略,正确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进而为学生的主体成长提供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同军.小学语文生本教学初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5):103-103.
[2]彭代碧.立足生本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7(4):692-692.
[3]曾文.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生本理念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11):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