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语文课堂中导入教学的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李蔓蔓
[导读]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环节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
        李蔓蔓
        馆陶县第一中学 河北省 邯郸市 057750
        摘要:课堂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始,导入环节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导入教学的重视。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借助故事导入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让学生提前对知识有了解,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导入到学习中,也可以借助实物导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受,通过合适的导入方法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入教学;灵活导入;悬念导入;情感导入
        高中阶段的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争分夺秒,不放过一分一秒给学生讲解知识,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限制了学生个人的发展,也使学生出现了厌恶学习语文的消极情绪。对于这种此,语文教师在现代化的课堂中要加强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根据教学的内容灵活导入,让学生快速学习的状态,以良好的状态迎接学习,同时,自身的能力也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对学生长远的发展有很大帮助。
        一、灵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导入环节是一堂课的开始,对教学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化课堂的构建使得导入的形式多样化,语文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灵活导入,增加课堂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视频、图片等,直观化给学生导入,相比于刻板的文字,学生对生动、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更感兴趣,让学生从新颖的视角发现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哈姆莱特(节选)》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直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其中最为精彩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我讲完之后,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与这一部分内容相关的影视作品,生动的视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看完视频之后,积极投入到学习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导入新课,新颖的形式让学生发现了语文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二、悬念导入,引起学生好奇心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悬念的设置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状态。高中阶段的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形成了独特的学习习惯,同时,在长时间的学习中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借助悬念导入新课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要在熟悉语文教材内容的基础之上综合学生的特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阅读、思考,活跃课堂的氛围。
        例如,在学习《包身工》时,教师可以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围绕核心问题学习。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看到课文的题目,想必大家会感到陌生,‘包身工’这个词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几乎已经看不到了,那么究竟什么是包身工呢?在他们身上有发生了什么事情?接下来请大家通过学习了解一下吧。” 我在课堂导入环节设置了悬念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是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的学习中,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学生没多少悬念进行阅读和探究,分析文章中的内容,对“包身工”这个词的含义有了自己的见解,完成了学习任务。这样,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中设置悬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都是学生以最佳的学习状态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了语文课堂中的教学效率。
        三、故事导入,让学生提前了解
        故事对学生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借助故事导入教学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引导学生重新认知教材中的内容。

在故事的选择上,教师要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否则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还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或者教师还可以直接在语文教材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这样的故事贴合度更高,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让学生在聆听故事之后对知识有提前的了解,有利于学生之后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苏武传》时,教师可以借助故事导入新课,让学生对知识有提前的了解。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开始今天的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苏武出使匈奴结果被匈奴人扣留,但是苏武坚决不投降。匈奴人为了逼迫爱苏武投降,把他囚禁在大窖中,他渴了就吃雪,就算再困难也不投降。匈奴又把他放到北海,苏武就以牧羊为生,在北海放了十九年的羊才被释放回去。” 学生被苏武的故事所感动,精彩的故事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学生在听完故事之后,对教材中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正式学习文章的时候很容易就掌握了其中的内容。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借助故事导入新课,精彩的故事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学习,同时也让学生对知识有了提前的了解,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四、情感导入,加深学生的感悟
        语文教材的内容大都蕴含着作者的真情实感,从情感的角度切入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涵。鉴于此,语文教师可以实施情感导入,在导入环节的阶段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历唤醒学生的内心的情感,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代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加深对教材中内容的感悟。
        例如,在学习《大堰河——我的保姆》时,教师可以唤醒学生的内心的情感,让学生代入情感去学习,加深学生的感悟。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有些同学是离开家乡来学校上学的,相信大家在离开家乡之后也会思念家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作者对家乡的思念,那么请大家带着自己对家乡的思念来学习一下这部分的内容吧。” 我对学生进行引导,唤醒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深切体会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了共鸣,使学生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这样,通过在课堂导入环节唤醒学生内心的情感,引导学生带入情感进行学习,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五、实物导入,增强知识代入感
        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教材中描述的内容全靠想象,如果是生活中见过的东西还好,学生结合生活能够理解教材的内容,但对于没有见过的东西,学生也无法凭空想象,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就会有所下降。在现代化的课堂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实物道具导入新课,给学生真实接触教材中描写事物的机会,带给学生的真实的体验,增强知识的代入感,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例如,在学习《百合花》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道具导入新课,增强知识的代入感。在课堂开始,我对学生说:“同学们,花有很多种类,其中百合花是最受人们欢迎的一种花,下面就让我们跟着作者来了解一下吧。” 我拿出百合花的道具让学生实际观察,有了实物作为参考,学生更容易理解教材中描写的内容,在观察的过程中产生了真实的体验,也对文章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样,通过在课堂中借助实物进行导入,增强了知识的代入感,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
        总之,课堂导入是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能忽视的环节,就是要加强对导入教学的重视,灵活应用新的元素导入课堂,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欣. 体验式学习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
        [2]胡朗德.建构主义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导入[J].语文建设,2014(23):14-15.
        [3]何恬. 试论多元智能理论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