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远萍
重庆开州区郭家镇中心小学 重庆市 405400
摘要:从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上来看,在学校教育中不仅需要保证学生能够深入地掌握课本中的知识,同时还需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通过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创新,重视课堂提问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作用,将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这是小学语文优化创新的重要思路,也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方法。因此本文主要对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提升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保证学生的主体性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落实现代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多种师生互动模式,而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尤其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提问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差,在课堂学习中容易分心,走神,而课堂提问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同时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对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出课堂提问环节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提升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作用。从学生的思维能力特点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问题的设计,加强对学生思维上的引导,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一、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1.1随意性强
在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的提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所提出的问题不具有明显的价值,很多教师习惯于口头禅式的提问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喜欢问“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问题,而这样的问题无法起到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从表面上来看,教师课堂中频繁的提问对学生进行引导,但实际上,相关的问题缺乏重点,缺乏价值,学生往往不经过思考就能回答,学生无法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另外在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学生不知所措,而突然让某个学生来回答,这个学生也是满脸懵懂,还会出现答非所问的情况,实际上这种问题的出现与教师的提问方式有很大的关系,教师的提问方式没有让学生明白回答的重点是什么,这种提问方式显然也是缺乏价值的。
1.2难度把握不当
很多教师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把握不好难度。问题的难度过低则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而问题的难度过大,则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来提出相应的问题,对于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当的提升问题的难度,保证所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考;针对学习水平较差的学生,教师需要适当的降低问题的难度,让这部分学生通过问题的回答建立起学习的信心。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很多教师显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不能合理地控制问题的难度,导致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无法发挥。
1.3缺乏互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的环节中,不仅需要保证所提出的问题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还需要提问的互动性。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几乎不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同时在学生回答不出的时候,教师也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引导,只是让其他同学继续来回答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几乎不主动地进行提问,整个课堂学生都是在被动地回答问题,很难保证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
二、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2.1对问题的难易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教师在提问之前首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有的学生思维灵活,语文知识掌握得也比较好,因此常规的问题很难激发学生的思考,针对这种学生教师需要适当的提升问题的难度,所提出的问题需要具有一定的深度,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比如在《猎人海布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猎人海布力最后变成了一块石头,拯救了村民,这种大无畏的精神值得赞赏,如果你是海布力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这个问题具有比较强开放性,与教学内容进行了结合,重点引导学生去发散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更加开放的角度进行思考,拯救别人不一定需要牺牲自己,需要尽量找到两全其美的方法。而针对一些知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猎人海布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点?这个问题的答案实际上可以在文章中直接找到,问题也相对简单,学生能够较为轻松地进行回答,通过问题的回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语文学习的信心,对于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2.2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问题
从埃里克森学龄期理论上来看,小学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育的特点是自卑与勤奋的冲突。学生如果能在这一阶段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让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充满信心,反之就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自卑感。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比较强的好奇心以及可塑性,有着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学习的坚持性比较差。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有的教师明知道学生没有能力去回答问题,偏要学生去回答,其目的就是要惩罚学生,这种提问方式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学生对问题产生恐惧感。因此教师需要尽量控制好提问时的面部表情以及语调手势,让学生认为教师是期待自己回到问题的,同时相关的问题也需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难度不能过大,尽量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2.3提升问题的启发性
对于教师来说,需要合理地控制问题的难度,所提出的问题难度不能过大,而简单的问题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针对这种问题教师需要尽量提升问题的启发性,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多给学生思维上的启发。比如在《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心目中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这个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有点难,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是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文章中找到答案,同时带领学生将文章中的字词翻译成白话文,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保证学生能够回答问题。
总结: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多种因素会影响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而课堂提问对教学有效性的影响是比较直接的。课堂提问作为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师生互动方式,在教学中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保证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充分发挥课堂提问在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教学有效性方面的作用。而想要实现这一点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特点入手吗,注重对问题的设计,保证相关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起到引导学生思维的作用,这是当前教育发展阶段下,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创新的重要途径,对于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落实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长湖.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小学生(中旬刊),2020(12):9.
[2]杜进明.有效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29):88.
[3]樊静.课堂提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要素探索[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08):49.
[4]王瑾萱.有效提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J].东西南北,2019(1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