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团
福建省惠安净峰中学
【摘 要】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教师课堂的教就能获的,而是应在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积累而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阅读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孩子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成长有密切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坚决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做到既要重视课内语文教学又要抓好课外阅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课外阅读 提升途径 语文素养
语文是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的许多能力因素不是靠教师课堂的教就能获的,而是在天长期的语文实践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积累而成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初中生应具备的阅读能力是这样描述:“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张志公说语文学得好的人,大部分得益于课外。阅读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最基本的学习能力。
因此,必须把学习的主体从教室这一“小课堂”延伸到课外这一“大课堂”中,让学生畅泳在知识的海洋中,必须要注重课外阅读指导。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还能发展他们的个性,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
目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存在诸多困难。首先要读无时间。受应试教育特别是中考的影响,在校时学生大都时间是在题海中遨游,在家里也得不到家长的支持,认为那是闲书,要看只准看作文选之类的。其次要读无书籍。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很简陋,而且图书是“保护”在书柜里,学生是难以借到的。即使可借,也是那些学校为了应付上面检查而凑的数,没有阅读价值。第三要读无方法。部分语文教师认为课外阅读是学生自由发挥,只是提倡却缺少对学生必要的辅导。因此,教师切不可让课外阅读放任自流,而是要化大力气,排除万难,做好指导,攻下课外阅读这一堡垒,才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那么,怎样才能多方面拓展阅读途径,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强化剂,能调动内在潜力,所以要让学生去课外阅读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晓之以理。印发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等。指明阅读的重要性,唤起学生对书的热爱和向往。并且张贴于教室,阅览室,书桌,书房上,时时警策自己要多读书,要读好书。动之以情。抓住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利用学生对名人的这种崇拜心理,又让阅读与学生的生活牵手,学生自然像俄汉一样急于要书看了,这样动一发而牵全身,自然带动了对名人名著的阅读开展读书交流会,及时展示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发现的快乐。通过生动的活动课,与学生一起欣赏经典美文,评价血肉丰满的小说人物等。让学生真正的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
二、要让学生有书可读
要通过各种渠道,扩大书籍的来源。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积攒的零花钱、压岁钱每人购置一至两部书籍,教师也把自己藏书中适合学生阅读的书拿来,在教室成立图书角,在班内互相传阅。鼓励学生订阅报刊杂志。每年报刊征订的时候,教师要筛选一些适合学生订阅的报刊目录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自由选择订阅。同时要根据学生的经济状况,建议他们几个人合订一份报纸和杂志,尽量不要订阅相同的,拿到报刊后交换看。利用现代网络阅读。有条件的学生教师可推荐下列网页:新浪主页;博客书屋;明河书社。无条件的学生,教师可选择打印,分发,供学生阅读。
三、要善于利用阅读时间
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如:饭后,睡前。每天抽5-10分钟看2-3篇文章,再用5-10分钟时间作笔记。利用上课时间,每周要保证有一堂自由阅读课。利用假期,双休日和短假期可阅读那些章回体的,或故事情节独立性较强的作品,如《水浒》、《爱的教育》、《西游记》、《简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四、要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1.教师推荐作品。推荐与课内阅读相当、相关的作品。把课内教学的内容当作是点,把课外的相关阅读当作是面,由点到面地拓展阅读,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形成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外溢于课外的“链漪效应”。如学了朱自清的《背影》,可向学生介绍他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绿》等,把陶醉于朱自清感人的父子之情的学生引到优美的自然景色中;学《爱莲说),可引进《诗经》、《楚辞》中香草美人喻高洁品质的诗歌;学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让学生课外阅读《朝花夕拾》等。推荐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或能触发学生生活体验的作品。如秦文君的《男生女生》,《鲁滨孙漂流记》等。推荐融合各学科内容的作品。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清楚认识到:学生不只需要学习语文,还要学习更新更多的东西。根据初中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知识面,我们可以设计“套餐”方案。即为学生增加喜闻乐见的古典小说,具有时代气息的科幻小说、科普书籍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历史、地理、天文书籍等。这样,使学生的阅读内容做到文学与自然科学并重,使文学作品滋养学生情感,用自然与社会科学知识丰富其知识世界,为构建学生完善的知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要注意的是教师推荐的作品要与教学同步,要有梯度,要有必读书和选读书之分。
2.指导学生理性选择书籍。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别林斯基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坏。”浩如烟海的书中既有阳春白雪式的精品,也有垃圾粪土般的赝品。如果学生对见到的书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的话,就未必“开卷有益”了。所以要指导学生精选慎选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人积极向上,语言文字规范的读物。切不可涉及那些色情、暴力类的作品。
3.指导学生勤写读书笔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七至九年级广泛阅读各类的读物,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到三部名著。"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文本,文本与生活之间有多种对话。随着阅读的深入,往往会产生出深邃的、新颖的、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火花。但这种思维常常只是混乱、粗疏、零碎而飘忽的,还不能算是阅读者自己的东西,必须经过自己的重新筛选,组织,内化,“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过--那种知识,思想方可算是你的了。”否则,一切书籍的阅读、一切思考、一切感想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所以要鼓励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读可就要留下痕迹。
总之,播种兴趣,就会收获行动;播种行动,就会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就会收获希望。初中生如果能长期坚持课外阅读,那么,在不远的将来,课外阅读这朵“灿烂之花"定会在结下“丰硕之果”。
参考文献:
[1] 语文新课程标准.全日制义务教育2011年版
[2]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素养——浅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J],?刁德波
[3]指导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王守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