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浅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覃炳德
[导读]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覃炳德
        都安瑶族自治县下坳镇下坳小学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   530707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化,其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又要让他们掌握语文学习技巧,并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本文的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注重从写作、阅读以及古诗三个角度,开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对“高效性课堂”的认知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即教师可以在最短的时间,运用最简洁的方式,让学生高效地理解语文知识。这种教学观念的弊端是:忽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主体地位,并未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更易让学生造成思维定式。针对这种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转变原有的授课观念,真正处理好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实际教学状况,灵活控制好“教”与“学”的度,即:既要让学生掌握方法,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空间,真正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语文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打造具有高效性的小学语文课堂。
                        运用生活教学法,增强学生文章感染力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常常发现:部分学生无话可写的状况;有些学生只是简单地堆积词藻;有些学生只是机械性写作,缺乏真情实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教师在语文写作的过程中,并未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写作教学问题。针对这种教学状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机制,并构建最为接近学生生活的写作题目,真正打开学生心中的“话匣子”,让他们真正从个人的生活中,经历中,自觉提取相应的写作素材,并深入解读这些素材,从而在此过程中,真正地将这些素材,转化成文字,以文章的形式出现,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用心地表达这些内容,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在开展《我的动物朋友》这部分写作教学时,教师运用生活化的方式,进行写作教学,并在此过程中,真正让学生着眼于现实生活,观察生活中的动物,或是联想个人曾经养过的动物,联想个人与这些动物之间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基本的写作方法,让学生的写作更具有层次性和感染力。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激发表达。在开课后,教师对学生说:“你们养过哪些动物?或是喜欢哪些动物?请说明具体的原因,或是分享和动物之间的点点滴滴!”与此同时,教师走入学生中,鼓励学生积极积极表达。第二点,规范表达。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更具有层次性,教师鼓励学生运用“首先”、“其次”、“再次”以及“最后”等连词。与此同时,教师让学生联想基本的描写手法,比如,比喻、拟人、排比等等。第三点,展示成果。教师观察大部分学生完成写作内容后,鼓励大家分享文章。小陈积极地站起身说:“我曾经养了一只中华田园犬。它是黑颜色的,而且身体特别胖,像一个球。所以,我给它取名叫球球。我喜欢它的原因是:首先,它长得特别可爱,走起路来,小屁股一扭一扭的。其次,它和我特别亲近。每次我放学回家,它总是朝我拼命地摇尾巴,围着我一圈一圈地转。最后,它是一个特别忠诚的小狗。它时刻看护着我的家。只要家里有一点声音,它总是旺旺地叫。”
                        使用多媒体教学,提升学生古诗鉴赏力
         在古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营造古诗的意境,并在此过程中,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从意境中理解古诗。

与此同时,教师可以适当地提升古诗教学的难度,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基本内容的前提下,深入地思考古诗,赏析古诗,促进学生古诗品鉴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墨梅》这首古诗时,教师运用多媒体,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具体展示古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古诗的整体大意,让学生整体了解古诗。与此同时,教师运用多媒体,重点讲授“托物言志”这种写法的特点,并列举其它托物言志的古诗,加深学生对这种写法的认知。在大部分学生掌握此种写法特点后,教师鼓励学生,深入解读这首诗,并以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角度,分析此首诗所蕴含的作者思想。为了让学生更为深入地解读这首诗,教师为学生提供15分钟的思考时间,并积极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结合他们反映的学习问题,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更为深入地掌握此种写法的特点。在大部分学生思考结束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个人的学习成果。小洛积极地举手说:“墨梅表面是写梅花,是指是表达诗人的高尚节操。我可以从梅花的特点入手,并结合多媒体展示的多项内容,分析诗人的品格,比如,‘洗砚池’应用王羲之练习书法的典故,表达诗人研究学问的刻苦;‘淡墨痕’表现诗人不哗众取众、高雅的性格;‘清气’更是彰显是人不同流合的优秀品格。”通过运用多媒体授课,教师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古诗内容,并结合个人的教学特点,开展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真正让学生更为深入地解读古诗,诠释古诗,促进学生古诗赏析能力的提升。
                        采用实践教学法,培养学生文本品味力
         在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大语文观教学,真正将课程教学放在课堂之外,让学生运用实践的方式,加深对文本的认识;通过实践,培养个人独有的文本解读视角,即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形成个人独有的认知,真正促进小学语文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例如,在讲授《爬天都峰》这篇文章时,教师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即:让学生爬山,描述爬山的感受,并运用这种感受,加深对文本的解读。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注重从以下几点,进行此部分内容的授课。第一点,整体感知文本。教师和学生一块学习文章,并引导他们勾画凸显作者心理变化的句子。第二点,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此部分爬山活动,并引导学生联想文本中作者的心理变化。第三点,巡场观察。教师时时关注学生的爬山状况,并让学生在爬山的过程中,遵守相应的秩序;适时地鼓励学生,激发他们登顶的决心。第三点,展示成果。在再次回归课堂后,教师邀请学生分享爬山感受。小燕说:“通过这次爬山,我真正感受到朋友的重要性。我们需要伙伴,彼此相互鼓励,彼此相互比拼,从而在此过程中,一块登顶。这件事,我认识到朋友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小陈说:“我的感受与大家不同。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嘲笑那些在下山时蹲在地上呼呼喘气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曾经爬得有多快;在下山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嘲笑那些正在爬山的人。因为我们不知道他们会爬得有多高。”通过运用实践教学的方式,教师转变原有的授课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真正提升他们的文本品味能力,也提升他们独有的感悟能力,增强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道路不是平坦的。教师应秉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并发扬“钉钉子精神”的耐性,从而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教学实践,从一点一滴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教学反思,真正通过实实在在的教学,认知个人的教学优势,以及教学短板,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反思,补齐个人的教学短板,强化个人的教学优势,从而摸索出具有个人教学的特色高效课堂教学之路,真正促进个人综合教学能力的提升,为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周艾林.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我见[J].成功(教育).2016(22)
        [2]张常伟.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探讨[J].华章.2017(33)
        [3]赵志刚.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之浅见[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7(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