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湘伟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枫二小学
摘要:身为教师一定知道自学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性,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兴趣和乐趣学习。同时要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学生只有拥有了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后,才会激发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教师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影响是全方面的。在《教师职业道德》中提到,教师应当做到促进所有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自学能力;激发兴趣;制定目标;培养习惯
自学能力的策略探讨受到众人的广泛关注。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对自学能力的培养与发展重度关注。有的人认为,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有的人认为,自学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学能力的培养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的影响具有巨大作用。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中,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在此之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文笔者综合自己在校任职的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学能力的策略探讨进行了一番实践研究和探讨,希望能对广大师生提供一些经验以供学习参考。
一、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学生的自学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自学能力的影响较大。小学学生天性好玩,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应当从学生自身入手,把握住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内容。同时,教师也应当注意学生自身的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面对不同学生时,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让学生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之上,学生在听课时有了兴趣,对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也就有所帮助。
例如,在教师讲授《三月桃花水》这部分内容时,由于课文是著名诗人写的一篇优美散文,学生在学习这篇文章时,关注点可能会集中在原文的形式上。因此,教师在教授这篇课文的内容时,要把握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列举多种相似的优美散文,让学生慢慢体会课文中诗人描写春水的情景,并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师可以对学生这样说:“作者把三月桃花水比作明镜,美不胜收,哪位学生想要站起来发表一下自己对于春水的看法?看看他和诗人谁对与春水的表达更加美?大家都要大胆一点,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自己对大自然的看法,这有利于教师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动机。
二、制定学习目标
教师想要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不少小学学生都有较高的自学能力,但是由于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并不适合当前的发展,导致不少人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放弃,迷失了当初的本心。教师在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时,目标既不要过高,让学生充满较高的期待,却发现是无法实现的;目标也不要过低,这样会让学生轻易的达到标准,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热情。
例如,当教师讲解到《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这篇课文时,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类科普性文章,讲述纳米技术从生成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其中会涉及到很多的生词、难词,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生词为学生准备一定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说:“在本篇课文中,我们会学到很多的生词,其中有不少词是我们从来没有学过的,每个人都需要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像是每天将五个生词记录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我会检查大家的笔记本,看看每个人是否认真记录。每个学生都要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不要太高让自己达不到,也不要太低让自己没努力就结束了。”
三、培养良好习惯
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也就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都知道,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需要不断坚持。在整个环节中不能出现任何差错,教师在帮助学生提升自学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各个方面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及时监督和督促,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能否培养成功,受到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小学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在坚持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会由于惰性心理而开始疲倦,这时候要求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和监督,防止学生半途而废。
例如,当教师讲解到《我的动物朋友》这部分内容时,这篇课文的内容与学生的关注点很契合,教师很容易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将有益于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但教师也应当意识到,即便课文内容十分有趣,教师也在一旁积极鼓励,仍然会存在一部分学生感到厌烦甚至想放弃。这就要求教师及时发现这部分学生的懒惰行为并进行调控和帮助,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对这部分学生这样说:“下节课我们要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我要求大家在看书的过程中把自己发现的问题写在书的一旁,在下课时比一比谁发现的问题最多,找到的问题最多的学生我会给他奖励,如果有学生没有在旁边进行批注被我发现了,我会适当的给他布置一些课下作业。”
综合来说,教师在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起到监督作用,外部环境的支持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小学学生的自制力本就不强,如果此时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那么对学生学生能力提升是非常不利的。教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灵活变换自己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此基础上才会主动的学习知识。
参考文献:
[1]高美.试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2]吴金城.试论小学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