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高效阅读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7月20期   作者:张维
[导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极富人文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

        张维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实验小学 5353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极富人文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俗语言:“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由此可见,虽然教师在学生教学活动中肩负着相应的职责,但其往往和学生自身存在密切关联。对此,笔者以自身工作经验为依据,结合新课标标准要求、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小学语文是引导学生走向知识殿堂的学科,在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作用不容小觑。阅读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它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直接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质的发展,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因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培养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旨在让学生在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现谈一谈自己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感悟,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要在情绪上入“境”。要在阅读文章后恰当设计开启学生产生思绪的“问题”,问题一出即指向教学目标,甚至就能实现教学目标,显然是不可能的。要精准执行科学设计“连环式”的问题,这当然要考虑问题“坡度”。但是,考虑坡度不是关键。关键是,课堂教师设计一个或几个什么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与感悟,就能引导学生感悟出全篇文章的内容。教师应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充分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适时转变自身教学思想的同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
        其次,加强文章诵读。学习语文的根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学习语言的根本在于习得语感,语感的获得就是读、读、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至于文字语言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渐能驾驭文字。”诵读即有声之读,诵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一种手段,学习语文的一扇窗口。加强诵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增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领悟。对于文章的妙处,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会体味到的,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感悟应有所拓展。作为语文教师,心中要始终有大语文观念。教学做到举一反三,由此及彼。还要引导学生感悟写文章的种种方法,触类旁通,最终能形成全面而扎实的语文能力。
        最后,注重多元化课堂教学。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阅读兴趣的提高,使其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思路创新、拓宽的形式,使其能够从根源上感悟阅读的魅力,再经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在授课前,教师通过多媒体设备的运用,要求学生对文章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经历予以掌握,能够在文章思想、段落结构和文章思路解析中,明确文章感情,体会作者思想情绪的变化。


        二、加强阅读积累,夯实语文根基  
        《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提出的总目标是: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学生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措施指出小学语文走的是一条“重阅读,重积累”之路。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怎样加强积累呢?这就要求教师有效指导小学学生阅读的方法,加快知识积累进度。方法的重要无与伦比,方法得当,阅读的效果才明显,可从以下方面指导:              
        (一)朗读方法引导。训练模式是:初读感知语言——再读品味语言——三读领悟语言——四读运用语言,让整个课堂充满朗朗的悦耳读书声,在朗读中还语文以生命、活力。“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说的都是朗读与理解的关系,阅读对写作的重要性。诵读的具体方法:配乐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两人对读、男女对读、分小组读、表演朗读、轻声读、高声读、竞赛读、接力读、模仿读、自选读等,学生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自我陶醉、身受感染、读之以情、读之以趣、读之以理、读之以思、读之以法,在朗读中领悟语言学习的乐趣。实践证明,诵读可以让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丰富的内涵,体味到其韵外之致,得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感。读出语言的味道,在朗读受到感染、熏陶,体现语言艺术的真正魅力,在抑扬顿挫的朗读中可以听出作者字词句篇的划分。               
        (二)各种阅读方法齐头并进。浩瀚的知识海洋展现于我们眼前,若想每一本书也不放过,步步为营,就会葬身于汪洋大海;若对每一本书只想跑马观花,也可能一无所获。所以必须把精读与略读相结合才能撷取丰硕的果实。略读是针对快速浏览信息而言,可以是书目、文章标题,也可以是文章内容,主要是对有用的信息筛选。精读则是针对当确定了重要的信息后,对精词、妙句、好段的揣摩、鉴赏。阅读教学使学生尝到学习语文的甘甜,渗透心田,滋润成长。   
        三、激活学生思维,培养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阅读要求小学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从读懂到发现书中和文章中的不足或不对之处,能提出新的看法,发表一种新的见解。具有这一特点的学生思维活跃,不拘泥成说,能大胆向权威挑战,敢想敢说。而要达到这一境界,就必须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同时阅读教学的目标不仅仅在于接受,更在于创造。因此,阅读教学必须注重活跃思维。
        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发问就是感染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话动中去,引导学生“自己问——自己答”“学生问——教师答”、“学生问——学生答”等多种问答形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教会他们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问题的习惯与方法,鼓励他们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标新立异,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勇于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高效课堂的营造并非一朝一夕,而是漫长而艰巨的过程。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实践,使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受到智育、美育和德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1]徐芸芸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3),180-181。
[3]袁能强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17,(4),12-13。
[4]钟小红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高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育,2018,(314),22-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