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永军
商州区沙河子镇王山底小学 陕西省 商洛市72600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不断进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两大基本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两大基本素养即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包括阅读效率与阅读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文章的阅读速度与理解程度,不可谓不重要。写作能力则关系到占语文很大比重的作文部分,不得不引起师生的重视。因此,教师应当将读写结合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通过二者的结合,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额提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读写结合;小学语文;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交流讨论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于教师对课文的讲解,这就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只能跟着教师的步子走,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来讲,不利于学生这两项基本能力的提升,反而会有所限制。因此,教师应当本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并且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理念,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将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结合起来。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加强师生之间良性互动、创造交流讨论为途径,为学生顺利的应用读写结合做必要性准备。
一、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并且要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站在读写结合的角度来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挥是读写结合实践的关键环节,在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批注中,都有赖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用自主学习意识指导学习。教师还应当在读写结合实践中为学生详细讲解读写结合的注意事项与实践方法,最大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北京的春节》时,本着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教学理念。我首先要求学生在读写结合的基础上自行阅读课文,体会课文中所传达的思想。另外,我引导学生将自己喜欢的语句反复研读并且体会其中的写作手法,仔细钻研之后为己所用,如学生标记的“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这段描写十分详实,仿佛阅读文字就可以看到当时的景象,代入感极强。
二、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活跃度
课堂气氛是活跃还是沉闷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当课堂活跃度较高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受此影响而提高,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升。
师生互动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在有来有往的互动中激发学生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去主动探索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所传达的思想。因此,教师应当在读写结合实践中有意识的增加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将有价值的语言文字以圈点勾画做批注的方式记录下来,作为写作的素材,并且在互动中做展示。
例如,在学习《腊八粥》时,这是一篇讲述腊八节时候做腊八粥的故事,语言朴实无华,阅读起来让人感到别样的亲切感。我首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文字描写与语言对话中,感受主人公对腊八粥的渴望与吃到腊八粥之后的那种满足。而后引导学生在阅读之后画出课文中详细描写腊八粥的语言文字,从细微处感知文字的美妙。在了解课文基本内容之后,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于腊八粥的看法以及自己吃腊八粥时候的感受,在别开生面的交流讨论中,课堂氛围充分活跃了起来。
三、创造交流讨论环境
对于小学语文中的读写结合来讲,学生个人进行自主学习解决的是内生驱动力的问题,而交流讨论解决的则是不同思想相互碰撞产生智慧火花的问题。交流讨论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将自己的观点与其它学生分享,在互相交流互相借鉴中获得新知来充实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创造交流讨论的客观条件,有组织的进行读写结合后的交流,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还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匆匆》时,这篇课文语言优美、飘逸自然、如诗如画,具有很高的可读性,适宜运用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我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找出文中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作为自己写作做必要的写作手法积累,即“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而后我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探讨时间都去哪儿了,如何才能使时间变得更有价值,才能让自己有限的时间迸发出无限的光彩,体现人生价值,学生在讨论中立足于课文,抒发感想,思想在交流中获得了升华。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阶段,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实现质的飞跃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首先应当从思想高度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重视起来,并且以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为途径,促进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落到实处,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读写结合带来的好处。与此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展学生眼界,进而促进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教师应当予以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林贤源.把握时间节点 优化读写结合[J].教师,2014(21)
[2]吴明珠.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研究[J].课外语文,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