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孚伟
广西南宁市横县教研室 530300
摘要:对于初中生而言,古诗词抽象复杂,难以理解,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刻板、枯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些抵触。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对传统的古诗词教学进行改革,秉承以生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进行深度的学习。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对初中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字:初中语文 古诗词 教学策略
古诗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拓宽学习视野,增强精神力量,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提升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不过,目前许多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上存在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像教师的教学路径程序化、教师的教学目标应试化、教学缺乏美的鉴赏等等。对此,教师需要突破现如今教学的实际问题,通过有效地策略,提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关于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本文主要提出了三点策略,分别为:重视写作背景讲解、分析古诗词语言美、创设情境营造意境,下文将一一进行阐述。
一、重视写作背景讲解
初中语文教材选择的古诗词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思想积极向上,语言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在思想文化上得到提升,还能获得一定的人生感悟。不过,由于初中阶段的古诗词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还要对古诗词的背景进行重点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个人的人生经历以及性格特征等,这样有助于减少学生与古诗词的距离感,突破时空的限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观沧海》之前,为了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内涵和思想,教师需要对作者曹操以及写作背景进行详细的介绍。因为初中时期,学生已经具备的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这一环节,可以作为预习任务,安排学生在课前掌握,然后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预习成果。关于作者曹操,学生需要了解他字孟德,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在“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成为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林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壮丽的诗篇。有了写作背景做基础,学生在阅读和理解古诗词的时候,更能感受出作者的雄心勃勃,以及一统天下的伟大抱负。
二、分析古诗词语言美
古诗词美不美,语言是学生的第一感知对象。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教师要从诗词中字的读音、语义和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入手,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古诗词的优美韵味,这样也能为学生的后续记忆和深入解读做铺垫。
一首优美、富有诗意的古诗词,离不开写作技巧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分析、赏析修辞,帮助学生了解古诗词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对语言的多层次想象,这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地语言运用能力,建立适合自己的古诗词学习方法。
例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诗人杜甫在落魄之时,受天气和周遭环境影响,所抒发的对政治动荡,社会不安的痛心之歌。本文以七言为主,在指导学生诵读时,教师需要强调二/二/三式停顿,并要求学生韵脚读出延长音,一边阅读一边想象诗中描述的画面。诵读之后,教师逐一带领学生赏析本文语言,其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这两句采用了比喻修辞,通过比喻修辞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向读者展现了天气的恶劣,由恶劣的天气和糟糕的生存环境,衬托作者烦躁的心情,以及对社会上如同自己一般的“贫苦人”的同情。“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关心民间疾苦,忧国忧民的深沉情感,且读起来郎朗上口,不失名句的标准。通过语言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文字的能力,并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水平。
三、创设情境营造意境
古诗词的语言抽象,意境深远,初中生的理解水平还不成熟,需要经过教师的指导,才能体会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多媒体呈现与古诗词相符的画面,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意境,理解古诗词深刻的思想情感。古诗词的理解是一个由外及内的过程,学生首先通过语言,浅显的把握古诗词的内容,然后再通过细致的分析,结合诗词的背景,领悟诗词的内在意义。
例如:在学习《水调歌头》这首诗词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一边播放画面,一边播放录音,将学生带入诗词的情境当中。在录音结束后,向学生提问:“这首诗你听出了一种怎样的情怀?”通过这个问题,考察学生对诗词主题的把握,奠定学习的基调。接着,教师再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到更高层次的古诗词赏析当中,如:“上天为什么说归去。词中哪两句是由出尘之想转向入世情怀的过渡?”“作者的前后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之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教师通过语言朗读和问题情境,带领学生疏通文义,感知意境,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古诗词,进而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效果。
结束语:
古诗词代表着我国古代文化的成就,是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初中时期,加强古诗词教学的创新和改革,能够使学生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古诗词学习,并在兴趣的激励下,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取得良好地学习成绩。作为教师,我们要重视教学策略的研究,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诗词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桂盈.农村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05):99-100.
[2]张积福.初中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60.
[3]代忠义.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3):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