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中的有效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莫学敏
[导读] 国家发展依赖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其核心是创新能力,
        莫学敏   
        广西梧州岑溪市三堡中学
        摘要:国家发展依赖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进步,其核心是创新能力,也就是说,创新能力决定着国家发展的速度。学生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初中生正处于培养全面能力,提升整体素质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紧跟新型教学理念的指导,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双管齐下,结合学生正处于发展关键时期这一特征,这一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良,鼓动学生进行提问,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培养;小组讨论;鼓励提问;一题多解;思维导图
        初中生正处于智力发展与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每一位学生都拥有着无限的可能性,因此,教师应当运用丰富的教学能力,去培养学生,帮助其挖掘自身的潜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跳出被动的学习模式,因此,学生应当转变学习思路,主动思考,主动回忆,发挥主人翁的学习态度,进而在教学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进步。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针对初中生创新能力在小学课堂中的有效培养做出如下讨论,希望能为广大教师带来一定的启发。
        一、开展小组讨论
        创新能力的培养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创新对每一个职业的定义都不相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便是提高学生的逻辑判断能力与推理思考能力,帮助其掌握多角度多问题解决方面的多种可能性,从而提升其对学习的积极性以及对未来学习生活夯实坚定的基础。开展小组讨论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同龄人交流的平台,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学生减少沟通的困难,从而提升交流的效率,影响学习的进度安排。同时,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每一个成员的想法都会被其他成员容纳吸收,经过思维的碰撞,会出现智慧的火光,或许是更高效率的解题思路,或许是向未知知识探索的兴趣,无论是哪种结果,都会对学生的学习带来十分重要的帮助。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章节时,这一章节是未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及微积分知识的重要前提,具有相当大的学习难度。我为全班小组布置了两个问题,“有没有更高效率的方式记住所有的弦切公式?”随后,各个小组展开了讨论,你一言我一语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的经验相交融,再由所有成员评选出最有效果,效率最高的一种方法,但最终每一位成员采纳的结果应当是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倍半角公式的学习有没有更高效率的方法?”在没有得到比较令我满意的答案后,我给大家编了一个小口诀,“看见sin(2x)想2赛(sin)扣(cos),看见cos(2x)想扣扣(减)赛赛,sin同正,cos相反”这个公式有趣好记,并展开与一些变形公式共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鼓励思考提问
        初中生的思维不仅具有创造性,也具有很强的跳跃性,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产生许多奇奇怪怪的问题。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认真思考所出现的问题,原因是一方面要保留这种自我思考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是可能避免学生陷入牛角尖,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提问不是乱问,思考不是乱想,教师应当合理引导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一系列的思考,不仅如此,教师也应当鼓励学生对教师的讲解进行质疑,敢于质疑权威不仅是一种勇气,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象征,学生在深思熟虑之后提出的问题,往往会产生更深的印象,无论正确或是错误,都会帮助学生深化知识记忆。


        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的章节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思维判断能力,我带领学生采取“先预习,后学习”的方式,在预习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并思考章节知识提出问题,解决困难。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一般式,只想到了代入解答,但一些头脑比较灵活的学生,想到了与图形相对应的问题。“k、b、c这三个系数的不同正负结合有六种情况,那么是不是对应六种图象呢,那么这些图像会不会具有一些共同点呢?”我鼓励学生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描点绘图,在得出结果后我帮助其进行结论的总结,这样一来对学习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帮助。
        三、推崇一题多解
        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往往源自于对结果的不满足,创新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数学家不断进取,不断进步,当应用在初中生的学习生活中时,往往表现为一题多解,而数学学科往往可以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但不应强迫,因为每一位学生的能力参差不齐,过高的要求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热情,应当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要求的规划与计划的制定。对于学习掌握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应当要求其做“新”题,做“巧”题,而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坚定信心,从“简”入“繁”,夯实基础进而逐步提高。
        例如,在学习“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这一章节时,我应用两条教学思路,一是出“新”题,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拓宽解题思路,相比于复杂的计算过程,更应当将力量用于整式的建立上,即“做法往往比解法更重要”,二是出“繁”题,鼓励学生在复杂的计算过程中找到“窍门”与“捷径”,从而以更高效率的思路完成答题过程。有些学生在考试过程中会因为一种方法被限制而被动的延长了答题时间,这种情况是教师与学生都不想看到的,因此多掌握集中方法,对提高创新能力与解题效率具有十分重大的帮助。
        四、构建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知识统计的利器,初中数学知识点虽然繁多且细碎,但是其前后关联性较强,通过各个章节的题目可以将知识贯穿起来,因此构建思维导图对学生整理知识具有很好的帮助。思维导图作为知识的总结与概括,帮助学生深化知识理解,开辟学习新途径,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方式。教师既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加深知识记忆,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完成导图的构建任务,并给出合理的指导性意见,两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都具有帮助。
        例如,在进行期末复习时,我鼓励学生通过构建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本书的复习,参照课本的目录,自行提炼出每一章节的重点内容,翻找笔记本,找出该章节的重点题目,并附上心得与总结。通过完成构建任务后,学生不仅知识重新加深了记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提高,这一次的结果十分令我满意,我也由此得出学生的学习倾向,针对不同的倾向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对本章节进行全面学习。
        总而言之,创新能力是当今时代人才的必备条件,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需要将教学方法灵活化,通过长期的努力,完成教师的责任与义务,推动新时代学生能力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林晓岚.浅析初中数学作业的创新设计[J].科技风,2014(16)
        [2]沙远道.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