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蒙珊珊
[导读] 纵观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环境,几乎已经难以看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
        蒙珊珊
        广西灵山县平山镇寄宿制小学  535425
        摘要:纵观新时代下的课堂教学环境,几乎已经难以看到“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大部分教师则是采取了情境教学的方法。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首先要认清情境教学法对数学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应用策略
        数学是一门较为复杂,且具有一定难度的学科,教学方法的不恰当很有可能使学生感到数学是索然无味的,渐渐地便会让学生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方法将数学的魅力尽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逐渐爱上数学知识的学习。下面,我将结合在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对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实践中的应用策略作以下三方面论述:
        一、充分利用活动情境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
        以学校为本是开展数学校本课程活动的基本思想,但同时更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实施校本课程活动策略,如此才有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该当明白学生是活动课程中的主体,自身则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引导者,从而可以通过组织学习小组的方式体现生本教育思想,再在其中酌情增加实践性的活动,以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此会使学生处于轻松愉悦的课程活动环境下。无论对学生吸收数学知识,还是获取数学技能都能够起到极好的促进作用,是实施校本课程活动的一举多得之策。
        比如,在开展《我们一起来排排队》的校本课程活动时,教师应当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分析制定此次数学课程活动的依据,找到可以利用的学校教育资源,以求活动课程的开展可以表现的充满趣味性,达到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发展学生数学素养的目的。
        首先,教师可带领学生利用学校资源做热身活动,比如先拿出4个方块、1个圆片进行摆放,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巩固左右和方位,活跃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正确辨析左右的能力,为学生顺利了解新知识做铺垫。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出示了动物王国的图片,对学生说道:“在一个神秘的森林里面,住着许多可爱的小动物们。有一天,猴子国王说:听说外面的世界很有趣,我们一起组队去外面的世界看看吧。小动物听了非常开心,急急忙忙跑过来排队报名。国王却发出了公告,要挑选最聪明的动物做队长。”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围绕故事主线安排数学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之后,教师可对学生分发动物头饰,激发学生参与课程活动的动机,进而将学生划分成活动小组,对学生分三个层次进行关于动物排队的相关提问,难度逐渐升高,由此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经历了排队的具体操作,使学生认识到了画图对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性,帮助学生懂得了不同的问题条件要灵活选择不同的方法解决。最后,教师可以对这次课程活动进行简单的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思考身边有没有关于“数数”的应用,教育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排队的意义,进而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收获。这样,教师通过充分利用课程活动,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发挥学生活动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从而极大程度上优化了小学数学课程活动效果。
        二、充分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意识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成长。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学会将生活化的情境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于现实生活中的意识培养出来,从而绽放出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角。

”说着我在课件上出示了三角板和风车等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实物图。然后,我要求学生找寻了身边的角,大部分学生都发现了书桌上、书本上、黑板上都有角,进而让学生尝试用圆形纸片做折角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懂得了角的大小与边的长度没有关系。之后,我引导学生学习了角的正确画法,帮助学生归纳了角的的特征。最后,我让学生谈论了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所获取的收获。这样,我通过融入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角,从而使学生认识了数学中的角,使学生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间的密切联系,切实绽放出了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
        三、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知识
        问题是促进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的桥梁,是打造和谐课堂环境的有效教学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思维的重要教学手段,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提问往往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加强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的环境之中,达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长度单位》这一节时,首先,我让同桌之间相互比较了谁高谁矮,对学生提问道:“通过比较,老师相信你们已经相互知道了与同桌的高矮关系,但是你们能知道你比自己的同桌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此时我便引出了长度单位的概念。然后,我通过对学生做具体的提问,引导学生经历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我通过进一步对学生引导,使学生初步学会了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培养了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最后,我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提出引导性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欲望,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了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充分提高了小学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四、直观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对于一些理性思维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极具学习难度的学科,若是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则难以保障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因此,作为一名处在科技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利用信息技术在课堂实践中创设直观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当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动力,从而达到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观察物体(一)》这一节时,首先,我将所拍教室的几张照片直观展现在了大屏幕上,让学生思考我分别是从哪个位置拍摄的,旨在使学生能够初步体会到位置不同,观察的方向不同,则看到的形状不同。然后,我继续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让学生获得了从不同的角度看不同视图的亲身体验,从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了局部与整体间的关系。之后,我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为学生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我让学生交流了这节课的学习收获。这样,我通过创设直观情境,顺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主动汲取数学知识的意识,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大大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总而言之,数学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门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学科,而若想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所提升,必须以有效的教学策略作为辅助,以上三点仅仅是众多有效教学策略的一部分,更多的有效教学策略还需要当代教师去不断探究。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万万不能再固步自封,而是要在新课改教育理念的指引下走进教学时代的前沿,创新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以求最大程度上在新课改背景下实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迎潮.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教学初探[J].才智,2017(10):9.
        [2]王红娥.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59.
        [3]张承义.新课改下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11):9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