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浦恩礼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开展小学教育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
        浦恩礼
        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龙潭镇中心学校655417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开展小学教育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小学教育是整个教育阶段的根基,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数学课程的教学指导,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帮助。而在教学期间,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是教师教学期间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引导学生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关键路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方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究,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空间观念;培养模式
        空间观念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教学的重要概念。对学生们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空间观念可以使学生的心灵感受,也可以使学生的意识活动,它是学生在头脑中能够构建的事物模型,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有效培养学生们的空间观念,教师需要在数学课程的教学期间,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一、培养学生空间概念的重要性
         随着新课改步伐的不断深入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注重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实际的教学活动不断地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变化,在难度、深度等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不同,因此,教师不但需要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还应该让学生懂得如何运用数学知识[1]。特别是对于后期的数学学习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帮助学生认识空间,很多学生都停留在二维空间,造成对于知识的学习存在严重的脱节,教师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取引入空间的概念,学习和适应三维空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习兴趣,为后期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建议
        (一)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
        进行真实教学情景的创设,是当前教师在对小学生们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期间所使用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对小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小学生空间观念得到有效的梳理,同时也能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最终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得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是一种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1]。因此为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针对性的教学情境。
        例如,《位置和方向》是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帮助小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重要课程,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保证对学生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教学情境,比如带学生来到一片空旷的场地。在此期间,教师需要提前在相应的场地进行位置辨识度的制作,不仅需要标记上东西南北各个方位,同时还需要标明度数,进而指导学生站在相应的位置上,并根据相应的位置向学生提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比如“同学们的具体方位是怎么样的?”或者“你的哪个方向是哪位同学?”从而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对于位置空间的变化拥有更为深入得到了解,从而深入地理解空间的概念,最终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水平持续提升的重要手段。


        (二)在操作中有效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生学习几何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动手操作才能加深学习的印象,使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讲授几何内容时,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让学生动手画一画、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做一做,让他们将所学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知识通过实操呈现出来,这个过程也是加深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过程。
        例如,讲授“认识正方体”一课时,课前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个动手制作正方体模型的预习作业。课堂上,学生拿出自己的正方体模型,相互讨论“做得怎么样,没有做好的原因,介绍做得好的经过”。之后,教师拿出一个硬纸做成的正方体,选择四个顶点依次剪开七条棱,摊开后得到仍旧连在一起的六个正方形——纵向看是四个正方形,第二个正方形的横向各连接了一个正方形。此时让学生讨论做正方体的秘诀,那就是先在一张纸上画出展开图(六个相连的正方形),再有序地折起来,这样一个正方体就做成了。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动手,很快就完成了正方体的制作。接着,教师让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想一想面和面之间的关系,棱长和棱长之间的关系。因为学生动手操作在先,他们知道每个面、每条棱如果不一样,做出来的就不是正方体或者根本做不成正方体。所以,正方体的六个面相等、所有的棱长也相等这些知识不用教师强调,学生就能自己总结出来。通过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为以后他们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观察物体特性,建立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在数学的课堂中,想要让学生集中精力,且有较高的学习热情,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实践中找出切入点,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中找出素材,进而进行思考,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出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以及增强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好的一种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教学楼进行观察,教学楼一般承担着非常复杂的功能,各个面的形状也都不相同,尤其是学生长期在教学楼中生活,因此对于教学楼非常熟悉,这样也就导致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好运用自身的知识,并且利用熟悉的事物对相关的知识进行学习,学生会有更强的学习动力。在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来到操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学校教学楼进行观察,由于不能俯视,所以教师也应该提前准备相关的图片等等,当前很多学校中都有教学楼的图片宣传,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并且还原教学楼的具体构造,最后和相关的介绍进行对比。在学生学习的时候,学生会逐渐发现,一个形状在不同的角度观察呈现出的情况是不同的,用这样的方式,可以初步建立学生对于空间方面的想象力,而且教学楼一般是较为规则的,不会出现一些复杂的形状,因此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门槛比较低,学生也能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在核心素养的推动下对学生进行空间观念的培养是当前教育改革期间需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为保证相关工作的正常推进,教师不仅需要进行真实情境的创设、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开展教学,同时还需要进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最终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尚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空间观念的培养[J].教师, 2019,14(12):80-81.
        [2]李娟.浅谈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下的空间观念培养——以《图形与几何》为例[J].名师在线,2019,74(1):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