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八团中学
摘要:小学低段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时期,对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教学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小学数学低段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有效地保证小学数学低段教学的教学质量呢?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数学低段教学进行简要地研究和分析,希望可以为广大的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策略;探索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有了幅度较大的改进,小学数学教师也基本掌握了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数学课堂高效应用的策略和方法,但是不可否认在借助合作学习模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小组划分不合理、任务布置不科学、教师角色定位不准确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合作学习模式效能的发挥,不利于课堂的高效施教,需要数学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
一、提高低段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兴趣
低段的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初始时期,也是数学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个重要的阶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兴趣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数学教师要积极的负起责任来,在教学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提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具体性,让小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更为精力集中的开展学习。例如,在学习《认识时间》小节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微课教学法进行导入。其一,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具体的展示钟表的图片以及一个具体的时间,如2019年7月29日14:47,并对时间进行读取示范,让有趣的示范和良好的画面激发学生对《认识时间》小节内容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并对时间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感知。其二,数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为学生布置具有概括性、指引性的探究任务,如进一步的了解钟面;能够正确读写几时几分;体会时间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等等,让学生对这些高质量的学习要求进行讨论和分析,加深学对该节课学习内容的印象。最后,数学教师可以在微课视频中设计一个卡通的形象,如孙悟空形象,并让其说:同学们,问题讨论的怎么样啦?快跟你们老师一起开始对本节课的学习吧!从而在微课的辅助下,有效的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得到高效的导入。
二、设置问题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设置问题法是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学习体系,形成逻辑思考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用问题教学法可以解决学生听觉疲劳的教学困境,让学生由教师的身后走到教师的身前来,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探索问题的答案,找到学习的乐趣。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于盲目自信的心态,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仔细斟酌,没有对问题进行严加筛选,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耽误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数学教师在应用问题教学法时,要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为学生设置科学合理的问题,,以优化教学结构。
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时,我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为学生设计了以下问题,希望借此将教学串联起来:(出示日历册、挂历等)这些是用来干什么的?你能从中找出自己的生日吗?你知道多长时间是一年?多长时间是一月?多长时间是一日?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途中逐渐认识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了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的知识,提高了自身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我通过采用问题教学法,使学生建立了系统的思考框架,节省了教学时间,优化了教学结构。
三、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
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是指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敏感性,有利于学生对数的意义和运算产生灵敏的感受,并能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迅速准确的反应。教师可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看待周边的事物,多采用生活数学语言交流,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培养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学习完《阿福的新衣——厘米、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后,我让学生猜猜自己的身高是几厘米,文具盒有几厘米,书包有几厘米等;再如,在学习完《游览北京——万以内数的认识》这部分内容后,让学生竞猜商场里部分商品的价格等。这样一来,通过在小学数学低段教学中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深化了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对数的感知能力,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在数学建模中渗透抽象思想
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也往往以生活实例来举例,但这些“实例”只是数学学习的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这些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抽象思想对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重要性。
比如,在进行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数”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学生由于年龄的限制,对“数”还没有特别明晰的概念,教师可以选用不同个数的香蕉、苹果、梨、黄瓜、西红柿、胡萝卜、小白兔、小鸟、小鸡等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让学生数出某种东西的数量,抽象出1、2、3、5的数学模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抽象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小学数学中体现抽象思想的地方还有很多,加减乘除均是从生活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模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抽象思想的渗透,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
五、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推进,以合作学习为代表的一些新型化的教学手段逐渐在数学课堂得到了有效的应用,也进一步的提升了数学课堂学习氛围和教学水平,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小学数学教师要全面而精准的把握小学低段数学课堂高效施教的基本规律,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升。
开展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小组划分,小学数学教师要充分的认识到小组划分对合作学习的影响,积极的重视起小组划分环节,并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前提下进一步的提升小组划分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当任务划分结束后,需要数学教师为每个小组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以让每个小组结合教材对相应的任务进行讨论学习,较好的对该节课的内容进行学习。例如,在学习小数乘法知识内容时,小组A可以对小数学乘法的意义进行讨论,小组B可以对小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进行研究,而小组C可以对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索等等,让有效的任务划分和设计助力学生在课堂开展高质量的合作学习。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起低段课堂的教学,积极的结合低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要求,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和具体策略,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以激发学生兴趣、开展有效实践活动、进行良性课堂互动、组织多元化评价为突破口,进一步的激发低段数学课堂的教学活力,为小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安龙县教育发展中心彭鸾林.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N].黔西南日报,2019-07-25(007).
[2]叶成香.浅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学周刊,2019(25):27.
[3]杜占明.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8(35):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