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韦翠萍
[导读]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
        韦翠萍
        广东省信宜市北界中学 邮编525349
        摘要:创新是国家进步的灵魂,是国家繁荣的不竭动力。在当今时代,创新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尤其是在初中教育领域,创新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初中数学是小学数学与高中数学之间的重要连接点,在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然成为主体学习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创新;创新能力
        数学是初中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加强初中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认知能力。创新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关键素养,更是学生健康成长、多元发展的“催化剂”,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大大提高学生主体的知识水平,保证其课堂教学的长效发展。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探究。
        一、丰富教学方法,建设开放课堂
        素质教育在教学活动中的全面实施,促使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角色,创新课堂形式,充分发挥教师引导者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而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因此,教师需要积极优化传统教学课堂,创新课堂教学形式,给予学生知识指导,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同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注意学生的发展需求,给予学生适当的语言鼓励和学习空间,培养其主体的学习自信心。其次,教师应摒弃低效率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打破旧模式,使学生在兴趣探索中获取知识,加强学生对学习的积极热情。最后,应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足以满足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意见,并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学习课堂。
        二、注重实效培养,提供活动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利用所有可用资源为学生服务,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阶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认知中实现自主发展的目标。同时,教师还应成为引导学生使用课程资源的“领路人”,不仅仅局限于课本教材之中,更应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各种资源和工具,驱使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展开学习和探索活动,给予学生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社会实践的整合,让学生参与数学知识的探索之中,以发现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计划一些室内和室外数学探索活动,如“家庭面积大计算”“我的小小课桌有多大”“回家的路程有多长”等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通过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使学生发现教科书中没有的知识,还可以体验科学实践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和谐师生关系,打牢情感基础
        和谐应该是每一位老师追求的教学艺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友善、平等、宽容的态度去对待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性关怀和情感基础,从而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果教师能够把学生当作朋友,尊重其主体的个性特点和学习行为,施以更多的照顾和温暖,那么师生关系肯定会更加融洽和谐。只有构建和谐,才能真正展现教育的艺术和水平。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才能指导学生敢于表达,提出不同的建议,从而保证主体创新、课堂出彩的组织效果。同时,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能动特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和谐的师生关系,还有助于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更易于学生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
        四、引入探究环节,培养创新动因
        创新是一种深度探究的行为意识,对一事物或现象产生探究,将有助于其主体形成创新的学习行为,使其掌握和了解新知识。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内容,引入相应的探究环节,指导学生对新知内容产生能动认知,驱使学生更为积极的展开学生活动,培养其创新的发展动因。同时,利用探究环节的设定,还能使学生在主观意识上产生创新转变的思想,使学生可以将新旧知识进行融合,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趣味探究的方法展开学习。让学生分别绘画不同边数的多边形,如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并保持神秘的告诉学生这些多边形的内角总度数,如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六边形的内角和是720°等,通过测量和计算,纷纷验证了内角度数的总和,进而引发学生对新内容的求知兴趣,这也更易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五、把握问题内容,渗透原创思维
        所谓原创思维,就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用特殊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这也是原创思维能力形成的标志之一,同时,解决问题的方法越新越简单,其原创思维能力就越强。此外,原创思维的有效渗透,还可以促使学生在问题解答、学习创新、主体发展等方面保持多样化的探究行为,有助于学生更为积极地学习成长。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特点,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创新思考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渗透学生的原创思维,助力学生创新发展。如例题“一直(x+y+1)(x+y+3)=8,则x+y的值为()”的解析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问题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将x+y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在运用因式分解法进行解答,可得x+y的值为1。通过对问题内容和原创思维的结合运用,不仅能加深学生的课堂理解,还使学生在方法创新方面得到优化与提升。
        六、多元思维训练,发挥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进行集中和发散思维训练,对相同知识点或相同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对分散的知识点进行集中总结,有助于学生在集中学习、发散拓展的活动中,创新意识、革新方法,从而更为高效的掌握文本内容,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从新知识与旧知识、主类别与副类别、纵向与横向等方面入手,建立内在联系,明确知识之间的目标,加强学生的认知点和开放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将集中、发散两者有机结合,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活动,组织实施,才能有效发挥其革新优化的作用。另外,教师还应运用数形结合、变化观察、类比推导等方法,诱导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性和思维点,这也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七、关注主体状态,营造创新环境
        为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指导策略上进行创新外,还应对自身的态度展开创新,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本质和心理特点,正确引导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向,照顾每一位学生的求知心理,为学生营造一个创新发展、互通有无 的学习环境,这对学生的创新成长提供不竭动力。如在课堂中发现个别学生在问题环节中存在多次犯错的现象,教师应对此引起重视,着重对学生的认知状态、学习情况、理解水平等方面展开考察,分析学生的行为动机,并采取个性化的创新方式,组织课堂活动,保证学生主体的参与与表达,这对学生的内心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总而言之,随着初中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与实施,教学活动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还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引入先进的观念和方法,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优化传统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适合现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同时,采取不同形式、不同手段的课堂活动,创新思维、优化环境,根据每一位学生的学情特点,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优质教育。
        
        参考文献:
        [1]王海燕.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软件:电子版,2017(3):296.
        [2]俞圣兵.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式探究[J].新智慧,2018(18):10-10.
        [3]沈方华.探究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J].赢未来,2018(7):80-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