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王志军
[导读]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王志军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十完全小学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我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尤其是小学数学教学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性。学困生的问题一直受到教师们的普遍重视,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问题通常表现在知识和技能、性格与行为、习惯和身心健康等方面。学困生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将对他们的未来成长产生负面影响,更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健康发展。所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方法来改变学习困难的学生,是教师和相关人员需要解决的首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
        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并得到适当的发展。实际上,学困生的智力水平正常,并没有严重的思维障碍。但是,由于首要多种外在环境和内在环境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数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认知,从而出现学习数学困难、计算速度慢、准确性低、记忆力差等问题,从而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随着学习难度的提升,这类学生的问题也越来越明显,进行数学学困生的转化迫在眉睫。因此,我结合自身多年的教育和培训实践经验,对如何有效落实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展开了探讨。
        一、小学数学学困生产生的原因
        (一)外部客观原因
        1.应试教育体制的缺陷
        我国的应试教育体系历史悠久,许多学生都习惯在学习中应付考试。而学校、教师和家长也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评估。而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人肉干占有主导地位,这使得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从而造成了学困生的产生。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学生缺乏个性和学习兴趣,更不用说要积极学习了。
        2.数学课程本身的特征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强,逻辑严谨的学科。它在前后知识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几乎所有知识点都很重要,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中无法跳跃性学习,而是会受到之前所学知识的影响。同时,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因此学生需要具有一定的想象力。但是,当前的教育体系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结果导致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学习中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从而造成学困生的产生。
        (二)内部主观原因
        1.对学习缺乏兴趣
        大多数学困生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学习不感兴趣。一些小学生年龄小,缺乏严格的逻辑思维,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并且自我控制能力差,再加之对数学学习兴趣差,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且越来越不喜欢数学,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在这一基础上,学困生也随之产生。
        2.学习方法错误,学习效果差
        许多学困生存在“不想在上课前学习”以及“不想在课后复习”的问题,这使得他们的数学学习时间仅限于课上的40分钟左右。同时,他们不在乎学习的过程,只在乎结论,这进一步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复习和巩固在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但很多学生在离开教室后会完全忘记复习,在遇到问题时不认真思考,并且缺乏深入的分析能力。此外,有些学生过分地依赖老师和同学,自己也不了解数学知识。他们仅依靠老师的解释并机械地复制它们。一些学生在完成问题时会直接将问题复制给其他学生,从而导致许多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较差,进而造成了学困生的产生。
        3.学困生的心理特征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不成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也爱玩、爱闹。所以,在学习过程中,他们会因为无法受到老师的称赞而积极性下降,也会因为在受到批评和职责时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对数学学习产生抵触感。与此同时,许多学生由于性格较为内向,他们还会不敢寻求老师的建议。这些问题都会使学生陷入一个恶性循环,进而阻碍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与此同时,学困生掌握数学知识的能力比其他学生要慢一些,所以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他们可能需要花费比其他学生更多的时间进行解决。同时,他们也会有不安的情绪,而这种不安的情绪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也会逐渐失去自信心,进而导致数学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学习效果的下降。


        在学习过程中,学困生通常不会受到老师的太多关注。他们经常看到老师称赞那些具有良好学习成绩的学生,或者在课堂上与老师积极互动的学生,但他们却被忽略了。这一问题会导致学生产生叛逆感,并在教室中自觉地做一些破坏教室秩序的行为,从而影响教师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用爱心温暖学困生
        以心育心,能够让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认识到自己是被关注的,而不是被忽视的,这对于提高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我们国家特定地区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发现一些学困生在探索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遇到问题,所以他在课上和课下都对这些学生给予了关注,帮助学生解决了自己的问题,这对于学困生的转化也具有积极影响。所以,在闲暇时间,教师应主动与学困生积极互动,询问学习过程,从而在了解大家情况的同时选择更具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二)以生活为导向转化学困生
        对于一些小学生来说,抽象的数学理论是最麻烦的。当数学从现象变为符号理论时,学生会产生困惑,继而影响之后的学习。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尝试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从而使学困生更为具体地获得对具体数学知识理论的认知,进而在循序渐进中实现对学困生的转化。
        (三)培养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逻辑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时必备的能力。一个人的成绩与他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关系。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因此要想有效转化学困生,教师就要重视对学困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也需要阅读理解能力,因为有些学困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无法理解问题的含义。鉴于学困生思维速度较慢,教师应该让学生提前复习新课,并根据学生所产生的问题提出建议。这样,他们在课堂上的思维就不会落后于其他学生的思维节奏。为了唤起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困生进行许多相关的数学思维练习,为学生提供锻炼逻辑思维的机会。实际上,学习数学与学习游泳一样,只要学生不想游泳,他就永远不会学会游泳,所以教练需要不断完善游泳教学的方式,使他们主动主动参与其中。因此,在学困生的转化中,教师需要想出办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通过讲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借助提问引发塔恩的思考,使他们充分使用自己的大脑。只要学困生能够对此做出反应,就会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产生效果。在问答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的答案更加积极和正面的评价和称赞;如果学生回答不正确,教师可以认同学生的勇气,以便他们理解只要使用大脑,就会有所收获。
        (四)为学困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时间和机会
        由于基础薄弱,学困生吸收新知识的步伐相对较慢。他们经常无法跟上课堂上老师教学的进度。如果教师不能帮助学困生解决知识吸收慢和理解力不足的问题,将进一步加大学困生的学难度。为了避免学困生不断落后于其他学生,教师可以为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尝试在教室中分配不同的任务,以使学困生能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获得提升。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学生能够进行自主的思考,并长时间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上。例如,在“分数乘法”中,学困生无法准确计算整数乘以分数。为了帮助他们掌握该课基础知识,教师首先要给学困生一些时间进行复习,然后花足够的时间交个简单的分数乘法,同时渗透对分数乘法规律的讲解,从而不断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效果。
        三、总结语
        简而言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引导和纠正,同时要重视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借此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兴趣,进而促进数学学困生的有效转化,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在学习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马永录.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吴平光.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研究[J].新作文:教研,2018,000(012):265-265.
        [3]刘可.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研究与分析[J].祖国,2018(12):237-2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