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君
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县东街小学734100
摘要: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优化课堂、组织课堂、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在提问方面加强思考,不断提高课堂上提问的有效性。在此,基于一定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从“精心设计,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交流讨论,积极地碰撞思维”“给予学生积极评价,促使学生保持思考热情”几方面出发,对于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技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以期切实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交流;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通常可以借提问与学生进行互动,益于活跃数学教学气氛,引导学生深思,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但是提问作用的有效发挥,需要教师有效设计提问,需要教师整合资源,分析数学教学内容的需要,并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特点,提升问题的有效性,从而不断点燃学生的思维热情,达到提升课堂教学实效的目的。下面,本文对于数学课堂上的提问技巧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一、交流讨论,积极地碰撞思维
为充分发挥提问的作用,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认真思考、独立思考或者合作思考,从而能够对于数学知识产生更为深入的认识。一方面,围绕所学内容抛出问题后,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而后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判断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通过一定的评价来使学生认识到回答问题时存在的不足以及存在的理解误区,并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及时弥补不足,走出理解的误区。另一方面,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性的交流讨论活动,促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了解他人对于问题的不同认知,弥补自己思维方面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不同的物体形状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充分锻炼学生的思考力。经过一番思考后,部分学生可以总结出一些物体的特点。之后,教师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去观察讲台上的实物,鼓励学生将从自己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画下来,并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加强交流,说一说从自己的角度看到的物体是什么样的,并给小组成员展示一下自己所画出的物体图形。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去推断物体的整体形状。并且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探究答案。最后,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整理出最终的答案。这样的过程有效提高学生思考力和自主整理知识的能力,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二、及时反馈,注重提问开放性
反馈是实现课堂提问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科学的反馈能够让学生从回答问题中获得认可和自信心,并相应对问题中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建立深刻的印象,以完善个人的数学知识体系。但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并不是任意运用语言进行点评,而需要有针对性和智慧性,能够让学生从教师的反馈中受到启发,对个人思维有所强化。在具体实践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回答结果和思路进行引导,运用恰当、真诚的语言帮助学生理清思考逻辑,并鼓励学生以正确的方式继续前进,从问题中收获良多。
具体设计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标准答案局限学生思维。同时每个教师还需明白一点,即提问的主要目的是激活学生思维。由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就需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锻炼思考能力,进而促使学生思维持续发散提升。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启发者,所以他们每个都要善于借提问挖掘学生学习欲望,助力高效教学。
三、关注学生情况,因材施教
每位学生都具备不同的思维方式,学习水平因此会有所不同,教师则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学。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课堂上的问题提问时,则需要特别关注学生所存在的差异性,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接受到差异化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这种差异化的影响下,更为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
笔者在进行知识的教学时,会多多关注班级上的学生的学习水平,通过了解他们在数学试卷上的表现情况,明确他们的学习水平。紧接着,笔者便会将学生进行一定的划分,使得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所存在的水平,被划分为优等、中等、有潜力这三个层次。在划分好层次后,笔者向学生提问问题时,便会根据学生的层次提问问题。如,有潜力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一般较低,笔者会向他们提问一些基础性的数学问题,并会尽量的让问题贴近生活。这样,有潜力层次的学生便能够准确且积极地回答问题,提升自身的学习自信心,更好地应对课堂上的数学知识的学习。中等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一般,笔者则会增加一些问题的难度,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所学习的知识点,解决一些基础性的数学问题,让他们能够掌握应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的能力。优秀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较高,为此,笔者便会向他们布置一些难度比较高的问题,使其能够在这种问题的引导下,进行积极地思考,探究问题的答案。这样,优等层次的学生的思维便能够获得有效的训练,自身的思维能力则能够获得有效的发展。
总之,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形式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教育,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问题的提问时,可以多多优化提问的效率,让提问能够呈现出层次化的特点,使得学生因此能够积极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的数学水平能够获得有效的发展。
四、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教师提问的问题如果过于抽象,将导致学生在回答时遇到困难。而问题情境的创设,则可以帮助学生从自身经验与旧有知识出发,降低问题理解与回答的难度。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教师应该重视与学生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其能够唤醒过往生活经验,消除其回答问题的陌生感与疏离感。丰富而有趣的问题情境,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真正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4]。为了能增强情境的真实性与丰富性,教师应该重视对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通过图画或者视频等创设小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将抽象化的问题以生动、直观的形象展示出来。在情境创设当中,应该避免出现与教学内容脱节的问题,增强与教学内容的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够在问题情境当中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总而言之,提问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使其更加全面、清晰地认识数学知识,促进数学课堂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注重提问在课堂上的应用,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小学数学课程增添光彩。以上即是本文的相关论述,希望能为广大教师提出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舒小芳.问题导入,深化理解——论小学数学提问式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J].数码设计,2017,6(11):243.
[2]李艾蔓.启思促学习,点拨为高效——略论小学数学的提问教学艺[J].教育现代化,2016,3(38):113-114+120.
[3]孟淑琴.建立有效的数学提问式的课堂教学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0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