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庄惠华
[导读] 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
        庄惠华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东岭中心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教育阶段的基础学科,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当前教育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基于此,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思路,树立新的课程改革观念,创新数学教学方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本文阐述了新课程改革对创新数学教学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良好的数学基础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习数学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帮助。但是,在新课程改革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越加凸显自己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弊端性,为此,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育站位,增强自己的责任意识,能够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求上,探索与开发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通过实践教学的反馈下,优化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自己课程教学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各项能力,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鉴于此,本文基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创新策略研究为题,通过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实践感悟基础上,谈论自己的教学看法,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参考性价值。
        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所谓新的教学模式,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最终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在黑板上讲一个有关新知识的样本问题,然后请学生来进行分析。教师可以使用以前的综合知识进行解释。这种方法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想法,而不是仅仅遵循教师的方式进行答题,这非常有助于学生在观察问题的同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建立师生互动,共同解决问题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师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这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为他们的思考打开一扇门。
        二、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
        数学并不是无聊的学习,教师应让学生知道数学也是一项非常有趣的学习活动。以具体的数学课堂教学为例,教师应重视在数学课堂上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几何知识相关的章节中,教师首先可以给大家提供了许多关于几何图案的知识,以及一些有趣的故事,以便学生可以集中精力,情绪达到了一种状态。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想象要学习的几何知识,包括使用哪些模式和方法,这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答案的渴望,并达到了铺路和产生悬念的效果;然后在解释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全班同学自由组合,找出他们擅长的几何图案,并向大家提问。其他学生需要回答同学的问题。最后,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介绍新内容。在此过程中,教师不能单调地教给学生新的内容,而是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并寻求答案。他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不再对数学有心理上的恐惧。这种创新的教学值得学习,而不仅仅是复制。教师必须始终记住,没有最好的学习途径,只有最好的教学方法。
        三、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
        传统的课堂教学内容是教书本上的内容,不会过多地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在新的要求和新的课程标准改革体系下,教师还必须学会适应变化,而不是停滞不前。这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无法满足课程标准的新要求。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解释书本之外的一些知识,但这不等于直接让教师放弃教科书并随意使用它。

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科书编写的客观事实,纠正教科书中的不足或错误之处。科学的辩证发展观要求我们不要刻苦学习或读书。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课本的内容放在课堂的后半部分,首先让学生自己预览,然后解决黑板上留给他们的问题。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可以联系同学彼此讨论,也可以向教师提问。这样,每个人都能够参与其中,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在讨论结束后,让他们一一写下自己的答案,然后选择一个或多个代表来回答。学生们对回答的过程充满热情,在他们的讨论中,一些问题还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在课堂的后半部分,教师总结了他们的问题,然后引出了我们学到的新知识,即他们已经回答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并不能简单地“根据文本传播”,而是根据课本的现有内容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扩展了一些简单的部分,并筛选出了一些过于复杂的数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接受率,并提高他们的知识掌握水平。可见,创新教学内容非常重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应该学会区分教材中的残渣和精髓,互相学习,教给学生更多有效和有用的知识,拒绝盲目的“全面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逻辑思维才刚刚开始建立。所以,教师必须知道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尤其是不要着急。在小学时,教师不能给他们过度深奥和直率的解释,而是要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在任何时候,教师都必须学会把握学生的特点,从不断的经验教训中总结自己的教学方法,立足于现实,树立积极创新的教学思想。数学源于生活。只有从现实出发,才能易于操作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应自觉地指导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和相关的数学问题。借助学生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实例,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的好奇心。同时,教师还可以从问题出发,鼓励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指导他们进行研究。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各种知识,并明确:学生应该学什么?学生应该怎样学?等问题。如此才能体现出学生的课堂主体性,并发挥出教师课堂组织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优势。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促进互动教学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教师教知识,而小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一些学生不理解数学公式是如何得出的。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会进行死记硬背,但他们并不真正理解推导过程,尤其容易忘记知识点。如果教师在解释知识的过程中与学生互动,并使用一些创新的方法来使学生记住,这将对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技能非常有帮助。教师应通过让学生体验成功之路,继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在遇到问题时应耐心回答问题,还应继续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勇于说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高师生知识的双边互动性,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独立思维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减少对老师的依赖性,对于学生各项学习习惯的发展有着关键性推动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师定位,能够立足以生为本的角度上,开展和谐化、平等化的对话过程,这样将会大力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从而为好课的产生奠定一个良好基础。此外,在互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化表现,这样不仅是符合学生学习认知需求,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要手段,如:比赛元素、故事元素、游戏元素,这些加入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大大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加深入了解知识和内化知识。
        五、总结
        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教师必须立足以生为本角度出发,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使教学与时俱进,满足新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
        参考文献:
        [1]姚永芳.分析新课程改革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J].学周刊,2011(21):184-185.
        [2]黄俊.基于新课程改革下改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质量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