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芷好
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特殊教育实验学校
摘要: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真正的教学是教学生学。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的智慧,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常识的发展。教师也要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来提升智障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自由地探索数学领域,从而在发现中找到快乐,通过积极学习获得知识,并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最终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培智学校;智障学生;兴趣
我国教育改革指出,未来十年,中国的教育必须奉行优先发展、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政策。并且,以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主要要求,教育者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关键,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成长,这是一切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特殊教育的工作者,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我们还必须更多的重视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使数学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1.合理使用现代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不能囿于传统的理念和形式,要积极靠近现代化、信息化,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结果。所以与智障学生面对面时,教师应在课堂上合理使用直观和视觉教具,发挥现代多媒体动画技术的优势,并采用适合于智障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对抽象数学概念的理解,指导学生从他们喜欢听的动画故事中学习数学。例如,在了解数字时,教师可以展示一些动态的蝴蝶、鸟类、小狗等,赋予动画效果,让学生观察精美的图画,教学生数数。这不仅有助于将学生的兴趣集中在学习上,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画片,让学生数一数动画中出现的各种事物。证据表明,对于弱智学生来说,观看动画,组织讨论和角色表演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动力,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增加对数学的好感。
2.创设情境,促使主动学习
小学生学习观念尚不成熟,其学习态度很容易被兴趣所左右。而数学作为一门较为枯燥复杂的学科,很难吸引学生兴趣。并且很多教师在教学中过于严肃死板,这进一步加重了课堂沉闷的氛围,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因此,为了让智障学生有意识地独立学习,我们必须首先激发他们对学习对象的兴趣。而合理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际上,情境就是一种氛围,创设情境归根结底就是一种学习氛围的营造。具体是指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知特点,通过语言描述、组织活动、多媒体展示等途径来营造一种相应的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活动,并让学生在情境的帮助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在教学生认识时间时,教师可以讲如下故事:“小明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二十吃完了早饭,看了一会动画片,八点开始写作业。”然后让学生将手中的钟表调试到相应的时间。而后教师逐渐加深难度,“小明从家出发去商店,出发时是九点十分,走了十五分钟,那么到达商店的时间是多少?”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引导学生将故事情境、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建立学生和数学之间的熟悉感,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积极联系生活,丰富学生学习经验
与其他普通学生相比,培智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和技能上存在缺陷,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到这一段。在将小学数学转化为生活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知道如何提高以生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的有效性,有必要利用以生活为导向的情境,并依靠这种方法不断改进数学策略。
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应积极地了解学生的生活经历,可以创设购物场景,请学生购买一件东西。比如:售价2元和5角的铅笔。售价29元和9元的洗衣粉。
学生购买之后,让学生找出对应的金额,交付给售货员。在这一模拟购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充满热情,也能快速掌握知识。并且,教师也可以适当给学生出难题,比如让学生拿出整钱,计算应该找回多少等等。此外,教师还要鼓励每一位学生积极扮演售货员消费者的角色,真正体验售货和购买的过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活跃课堂氛围,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其生活技能,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鉴定其学习数学的信念,体现数学的教育意义。
4.加强合作,完善评价机制
新课程标准规定,在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时,重点不应仅仅放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上,还要考虑学生的情感角度。并且,通过日常教学,教师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有效地增强“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学生是否热衷于合作,他们的思维是否活跃,他们是否参与交流,以及气氛是否融洽。教师要认真观察,以了解学生的协作是否具有一定的广度,协作学习是否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并就出现的问题提供及时的指导。
例如:当小组活动进行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予以表扬。如果小组有问题,教师应立即干预并领导。如果有些学生没有积极参与,有些学生不够友善,有些学生讲得太大声并且对其他学生群体采取不好的行为,有些学生面对不同的观点时会与他人争论。在这一点上,老师应该给与具体的指导,并教学生如何友善地与他人交流。比如:“你可以这样说,但我有不同的看法,我想是……或者我可以帮助你添加……”。本着友谊与合作的精神,教师可以在教学期间自觉地组织某些练习,注意练习要具有趣味性,并且需要多人合作。另外,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有的小组做事混乱而缓慢,有的小组效率很高,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反思,说一说本组存在的问题,并让优秀的小组分享成功的经验。让学生互相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
5.将数学与艺术相结合,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课堂教学时,除了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外,我们还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学生的整体素质发展所急需的。长时间的数学研究尤其会使智障的学生感到疲倦,所以,我们可以将美术课的内容适当渗透到数学课程中,用来缓解学生的疲劳,保护学生的激情。
例如,在几何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在课堂上展示一些图形,如:圆形、三角形、长方形等等,让学生自己观察,并进行绘制。并且,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在图形中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者用剪刀把图形裁剪下来。通过这种方式,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疲劳感。最后,通过让学生熟悉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性质和特点的直观理解。但是,考虑到智障儿童身心发展不完全,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巡视,避免学生受伤。
综上所述,在培智教育中,教师要考虑到智障学生各方面的特点和需求,特别关注他们的情感诉求,在数学课堂上,尽量选取他们熟悉、热爱、感兴趣的材料来辅助教学,来引出知识,说明问题,构建趣味和谐的环境。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好感,才有助于学生突破自身智力和能力的障碍,自信、勇敢且快乐地走向数学。总之,培养智障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不仅仅是提高其数学能力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其学习意识,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得到更多收益,能够体现个人的独特价值。
参考文献:
[1]宋长虹.培智学校小学阶段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8):160.
[2]郝利影.浅谈提升培智学校数学教学效益的有效策略——以《我上学了,认识“1”》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19(11):70-71+86.
[3]王成泽.利用信息技术为培智教育创设数学情境[J].科普童话,2016(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