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容
横县镇龙乡初级中学 530307
摘要: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是有效开展物理教学的根本,教学老师应当对此加以重视,而不仅仅是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即可。本文即是从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以及小组合作教学三个角度出发,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进行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已不再符合当今时代教学发展的需要,提升初中课堂教学的效率逐渐深入人心。所谓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并不是要求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的速度,而是要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也就是保证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成效,不仅让学生接收初中物理知识,同时更好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学习与认识。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策略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物理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物理知识教学时,其首先应当注重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激发,因为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教学老师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开展初中物理知识教学,同时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当中。反之,如果学生对于初中物理学习不感兴趣,教学老师即使教的再好,也难以提升学生们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所以,学习的自主性还是在于学生自己的手中,但是这需要教学老师激发起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为前提。物理学习兴趣并不是骤然就能够得到提升的,这需要教学老师一步一步地引导。例如,在开展“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时,教学老师就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进行交谈,你们是怎么听到老师讲话的?”学生:“我们有耳朵。”老师:“是的,但是耳朵为什么能够听到声音呢?”学生:“耳朵本来就能够听到声音呀。”老师:“耳朵确实能够听到声音,而且也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大家很自然地就认为耳朵就应该听到声音,但是耳朵听到声音的工作原理是什么,你们想过吗?”学生:“这个没有想过。”老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就是为什么咱们的耳朵能够听到声音。而且想必大家也不会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吧?”学生:“声音是靠嘴巴说话产生的。”老师:“只有嘴巴会发出声音吗?”学生:“不是,洋鼓洋号也能发出声音。”老师:“能够发出声音的器具有很多,那么发出声音的原理是什么?”学生:“不知道。”老师:“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讲述的就是这两部分内容,是不是和我们息息相关?”学生:“是的。
”老师:“虽然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其中的道理却很深,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老师在开展初中物理知识时,其可以通过问题引导的方式开展物理知识教学,让学生通过思考的方式学习物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够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提高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在开展问题引导教学时,教学老师需要提前设计好问题内容,而后再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
例如,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一课时,教学老师可以提问学生:“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受到阳光的照射,你们知道阳光是按照什么样的方式照耀我们的吗?”学生:“不知道。”老师:“大家可以根据生活中的现象进行思考,比如镜子反射?”学生:“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老师:“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拿小镜子反射光的时候,只要调整好角度,就可以任意选择自己想要照射的人。”老师:“大家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证明呢?”学生:“我们可以在晚上用手电筒进行照射镜子,然后观察镜子对光照的反射情况。”老师:“非常好的办法,因为太阳光是光,手电筒发出来的光也是光,对不对?”学生:“是的。”
三、小组合作教学
所谓小组合作教学,指的是教学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集体讨论的方式开展初中物理知识教学,如此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知识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够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效果,以及锻炼和提高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具体而言,教学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教学问题,以此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再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教学。在学生进行合作讨论的过程中,教学老师可以进行巡场监督,以了解学生们的探究思路,同时也可以对学生们的知识学习进行指导,以保证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效果。最后,教学老师可以对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进行统计和归类,并根据学生们的知识探究结果开展针对性地教学,以保证学生们的知识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提升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同时也不是一件在短期内就能够见到成效的事情。“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主线,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及教学环境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优化并形成不同情境下的变化模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便大面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永贵.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73):155.
[2]周礼军.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中),2017(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