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盈盈
河南省孟州市第一高级中学
摘要:高中数学包括许多基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依靠教学内容与形式的灵活组织,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今后能够主动且有效的应用数学知识。当然,数学学科离不开习题,习题教学已经成为高中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高中数学;数学习题;核心素养
以前的高中数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严重影响,甚至直到目前仍有不少数学教师在沿用传统教学方法,没有进行相应的创新。这些教师的做法是根据数学教材中提出的示例问题不断的改造,“新瓶装旧酒”,然后变成大量的习题作业让学生完成。在这种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下,学生就像机械一样学习,学习过程非常枯燥,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都很低。
一、基于数学文化,调动学生兴趣
教师要保证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能够置身于一个五彩缤纷的知识海洋中探索未知的领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带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养成一个深入了解数学文化,认识数学魅力,探索数学价值的良好学习习惯。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文化素养渗透教学的时候,需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确保后期课程的顺利开展。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讲解关于圆的知识内容时,可以先从圆的概念对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便可以结合古代我国数学家对于圆的探索与分析做出相应的讲解。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到我国古人对于圆的研究与应用,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现代知识的时候了解到古代文化的先进性和科学性。经过教师的教学与引导,此时学生会明白在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刘徽专门就《九章算术》编写了《九章算术注》,并且论证了圆的面积以及圆的周长等相关关系和计算方法。另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祖冲之计算圆周率这一历史事件进行熟悉,以此让学生明白今天所学的π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通过教师对学生进行数学历史文化的引导与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不断深入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古代人民的聪明与智慧,进而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应用现代计算方法与古代计算方法对圆进行全新的认识与全面的分析。这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二、贴近生活现实,创造学习情景
尽管高中数学的知识内容比较广泛,难度比较大,但大部分仍然与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有些高中数学知识虽然在现实生活应用中不太常见,但生活在信息化社会的当代高中生并不陌生。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生活的了解,然后根据教材中的知识内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再去创造数学习题,让学生展开练习。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融入学习情景中,还能帮助学生在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使用数学思维来解决。
例如,在学习有关向量的知识时,有的学生可能会钻到牛角尖里,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向量会有方向,这些知识到底有什么用。这时教师不妨将学生平时比较熟悉的网络游戏或智能导航等信息化应用拿出来举例。在这些应用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带有方向且以箭头表示的线段,其目的是为了告诉使用者应该前进的方向。尤其是智能导航软件,如果是从一名身边的旁观者视角去看,那么智能导航软件上的箭头其实就与向量的概念非常相似。所以,教师完全可以将这些生活中的实例作为习题的背景,让学生能够沉浸到熟悉的情景中练习。
三、通过数学知识,营造教学氛围
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的创设,以及课堂教学情境的开发。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需要利用文化素养的渗透方式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情境的创新与研究。
通过该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而且还能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文化的渲染以及素养的熏陶,并且要通过数学相关定理让学生明白不同性质下的数学活动和数学事件。
例如: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结合“大米和棋盘”的数学故事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在很早之前便已经接触过该知识点,但是对于具体的算法并没有太多的理解。基于此,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详细的知识讲解,然后再与学生一起洞察其中的奥妙与规律。以此为法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让学生带着好奇心与探索欲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该方法对学生开展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知识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感情,还能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关联,以及明确个人的学习方向,发展个人的核心素养。
四、鼓励动手实践,提高实际技能
在数学教学中,目前是比较强调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但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动手的情况在数学课堂上却越来越少见。尤其是在高中数学课堂,学生进行的几乎全都是脑力方面的练习,很少有动手实践和验证知识的练习。这就使得学生对于很多数学概念缺少最为直观的了解,其理解其实是缺乏基础的,不稳定的,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是不完整的。在一些能够进行动手实践的知识练习上,比如几何知识,教师应该创新习题的形式,让学生能够将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充分结合利用起来。
例如,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例子是立体几何的相关知识。单看教材的话,学生虽然能够看出教材中的图形是立体几何图形,但本质上仍然停留在书本纸张的平面上,学生要依靠自己的想象去在头脑中建立起立体形象,以便于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因此,教师在给出习题,进行课堂练习的时候,可以更多地使用教具。比如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相关习题,教师就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立体几何形状的教具和一些线带到课堂上,可以分发给学生,也可以允许学生在练习中遇到困难时走上讲台去动手操作,打开自己的思路。
五、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学习成果
相比以上两点来说,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更为困难。因为创新思维是以其他方面的能力为基础的。比如,教师必须先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只有通过仔细观察,学生才能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产生不同的思考方式,找到创新的途径。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是必不可少的。而观察又只是创新的第一步,教师在前期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引导,调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以便学生在难以取得明确思考结果的情况下不会产生严重的畏难情绪,能够一直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
例如,仍以上文提到的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相关问题为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使得学生能够打开理解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给出一张精心设计过的立体交通图,让学生在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多观察和思考这张图片。在这张图上,不同车辆的行驶方向代表着向量的概念,而这幅图本身又能被各条道路的交叉划分为多种多样的立体几何图形。在依照这张图进行练习之后,学生的思路不仅已经被打开,能够找到一条更适合自己的思考途径,而且还可以直接转化为自己在生活中的应用经验。
总之,因受到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灌输式”教学仍然非常常见。有的教师虽然希望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习题教学上进行改造,增加更多的趣味性,但是因为有些学生的父母只看重考试的成绩,所以担心改变习题教学方法后,学生在教学适应期的成绩会有所下降,遭到父母的反对。如此一来,高中数学习题教学的改革经常坚持不下去,最后只能半途而废。也有的教师选择在课后作业上进行一定的创新尝试,结果反而因为缺少课堂上的有效引导,最后只是单纯增加了作业的难度,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参考文献:
[1]陈章荣.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下高中数学教学探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4):54-55.
[2]高燕玲.论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J].现代经济信息,2017(1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