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探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李海
[导读] 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知识网络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
        李海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江北高级中学
        摘要: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构建合理的教学情境以及知识网络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路径,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地理知识,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综合素质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目标,包括实践能力和思维素养,作为现代化教师,要将综合素质的培养作为向导和动力,注重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文章主要围绕基于思维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探析展开讨论,希望有助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地理实验;思维素养;教学策略
         引言
        以往的高中地理教学,教师作为课堂主体直接给学生灌输新知识,通过课下作业巩固地理课堂所学知识,很少涉及到地理实验教学内容,学生表现出学习兴趣低、效率低,难以保证学习质量。对此,教师要改变对地理实验的传统认知,突显实验教学的优势,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可谓一举多得,不难看出,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实验教学内容也是十分必要的,借助实验操作提升学生的钻研能力和探究思维,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地理实验的教学价值及策略进行了研究,并且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是一门对自然环境、人地关系等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学科,由于自然环境演变过程较为复杂,难以直接观测到演变过程,对高中生而言理解难度大,还有一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利用地理实验的形式,对地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探究、模拟,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下探究地理知识,对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展地理实验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并且观察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有助于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推理和论证,充分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素质等,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
        (三)有助于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以往的地理教学形式主要是强化记忆,确保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这与现代理念完全不符,教师要不断优化和创新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通过自主实验获取新知识,实验过程中,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对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探究能力等进行培养,从而实现地理教学目标。
         二、基于思维素养的高中地理实验教学策略
        (一)结合教材内容,准备丰富的实验素材
        以“自然界的水循环”章节内容教学为例,其中包括“黄河断流”这一素材,教师先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充足的素材,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比如,围绕“人类哪些行为对水资源有影响,导致黄河断流问题的出现?”将这方面的素材进行汇总和整理,以课件方式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到环境受到损坏的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思维意识,通过图片或视频方式有助于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环境知识的认知和理解,这样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此外,教师也可以给学生准备中国地理地图等材料,借助黄河地形实景图,更形象的说明黄河的地域广阔,比起单纯理论讲述而言,能够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和理解,学生可以明确黄河的流经区域以及地域特点,综合季节的变化、地区植被严重损坏等因素,使学生感受到黄河断流的产生原因,大大提升了课堂活跃度和学生的积极性。


        (二)总结概括地理知识,学会运用思维导图
        地理知识往往比较零散,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完全不同,学生的掌握和应用难度大,因此,教师要发挥自身教学作用,将区域地理知识落实到课堂实践中,实现实践与理论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真实案例中汲取知识的精髓,学会利用此类知识解决相似问题。比如,将地理知识的异同点进行总结和概括,帮助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从而更透彻的理解地理知识的本质,不仅可以轻松面对考试问题,还可以灵活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将地理知识区域性的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重要作用,深层次探索地理知识的学习规律和技巧,从而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效率。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知识总结和概括能力,还可以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
        (三)联系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实验积极性
        社会万象和实践问题是展现地理知识内在的有效方式,课堂教学过程中,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比如,“海绵城市的运行”等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当代的典型案例,真正感受到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探寻更多的地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成效,通过引入现实问题,巩固所学课堂知识的同时,将这些知识化为学生的内在,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现实问题解决能力。另外,地理学科知识与生活的关系较为密切,组织地理实验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实验与生活化的关联性,通常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可以将生活案例引入其中,从而提升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比如,在讲解“洋流”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一套完整的实验流程:在一个杯子中装入1/4的热水,引导学生观看水蒸气的运行情况,然后向杯中加入开水,用来代表暖流,提出疑问“水温升高后杯子口的发生了什么变化?”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暖流的属性及性质,在另外装有1/4热水的杯子中加入冷水,代表寒流,并且不断加入冷水,让学生观看杯口的变化,从而加强学生对寒流的认知。通过这样生活化的实验方式,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作为实验器具,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与日常生活建立联系,以提升学生的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四)着眼于现实问题,提升实验能力
        地理知识涵盖的范围非常广,不仅仅体现在地理、人文等多个方面,而且与很多学科知识交叉,比如涉及物理、生物等相关知识,利用实验方式充分突显了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比如,开展“火山喷发”相关知识教学时,可以利用物理知识的原理构建地理实验,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则是压力差,在温差及热胀冷缩的影响下,岩石内部温度较高,其中的岩浆和空气会出现膨胀,随着内部压力的增加直至火山口承受不住时,使岩浆冲破岩石层,因而产生了火山喷发。设置实验时,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组别,但是要注重小组能力的均衡性,给每个小组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置模拟实验,实验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充分挖掘物理知识与地理知识的关联性,通过实验设计、操作和总结,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教学的方式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还可以提升学生实验设计、运用能力,尤其是思维素养培养下,更加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对地理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和组织,将实验教学模式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实验和探索,充分发挥地理实验的作用,从而提升地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为培养学生的思维素养奠定基础,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形成缜密的思维逻辑、判断力和总结能力,实现地理课堂深度实践教学目标,进而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静芬.例谈基于实践力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J].新课程(下),2019(07):8-9.
        [2]沈涛.高中地理实验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地理教育,2019(S1):72.
        [3]蓝同庭. 基于地理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实验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