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五育并举”在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实践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杜雄伟
[导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
        杜雄伟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中峰镇初级中学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本次会议上,他还特别强调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对教育的总要求。作为一名站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如何在教育教学中贯彻和落实呢?如何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呢?下面,我就结合历史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谈点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德育 智育 体育 美育 劳动
        历史学科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从内容上看,它包含了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从时间看,它贯通古今,从范围看,它涵盖中外。历史学科教育教学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素材,更有利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现“五育并举”的重要目标。
        第一,从德育方面讲。老子在《道德经》提出了“知足不争,贵柔守弱,少私寡欲”的德育内容,“行不言之教,静观玄览”的德育方法。孔子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经过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等人的发展和完善,成为社会道德教育的核心。在教学中,讲解他们的著作,思想。讲述历史上的名人的事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德育的内涵和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第二,从智育方面讲。人们常说“读史可以明智”,由此可见,历史学科优势明显。指导学生学习历史,就要从王朝兴衰,国家兴亡中吸取经验教训。例如,跟学生讲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让同学们认识到,同样一个人,既让国家达到全盛,又让国家走向衰落。其中的缘由,就是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启发学生智慧的素材。在从中国近代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内容的教学中,让同学们分析各国改革的结果影响,从而得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就要改革,改革要顺应历史潮流,要符合本国国情。

结论从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他们的精神、智慧,从他们的成败得失中汲取经验,让自己变得更加睿智理性,不犯前人所犯的错误。例如,在讲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时,让同学们分析曹操胜败的原因,同学们都知道曹操成功是会用人,准备充分,谦虚谨慎,而失败则是复制了袁绍的骄傲自大。同学们也明白了,做人要谦虚,做事要多想的道理。
        第三,从体育方面讲。健康的体魄是做好学习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要达到全面发展就是空话。历史教材中也有这方面的内容。孔子教学内容中的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射”和“御”就是体育方面的教学。在讲述华佗成就的时候,向学生指出“五禽戏”就类似我们今天的体操,另外还给他们介绍历史上类似的“八段锦”,这些都是古人发明的健身方法。通过类似的教学,让同学们认识到,古人尚且知道健身的重要性。我们今天怎么能忽视体育课,忽视身体健康呢?从而激发同学们重视体育,重视体育锻炼的意识。这样,就达到了体育教育的目的。
        第四,从美育方面讲。历史知识中更是浩如烟海。各国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艺术作品从多方面,多风格展示美的内涵。比如建筑方面的中国长城、故宫,苏州园林,外国的巴黎圣母院、圣索菲亚大教堂、麦加大清真寺等,在涉及这些知识的时候,让同学们感受中外建筑之美。例如,在讲解中国文化艺术的时候,让同学们感受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之美,中国传统书法绘画之美。这些内容既是教材涉及,也是同学们日常所见。通过老师讲解,切身体验欣赏,让同学们体会到生活中的各种美,这样也就达到了美育的目的。
        第五,从劳动教育方面讲。劳动创造了人,有意识的劳动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劳动在人类从猿转变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人类的历史就是人们通过劳动创造的。在漫漫历史发展进程中,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种族的辛勤劳动,才创造了人类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正是人类的劳动,才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前进和发展。以此,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有很好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历史教育教学中,可以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方面的教育。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既达到掌握知识,又达到“五育并举”的目的,最终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1】宋冬青. 利用历史课堂 渗透爱国主义[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3, 000(005):P.29-29.
【2】肖晓英. 试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渗透教育[J]. 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 2019, 000(005):98.
【3】蔡敏. "五育并举"的实践与思考[J]. 四川教育, 2020(21):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