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现状及有效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肖福民
[导读] 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
        肖福民
        (辽宁省阜新市新邱区教育文化体育服务中心)
        摘要:近年来,学校安全问题频繁地出现在大众视野,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关注。中学作为集中的爆发地,虽然具有主观意识,但是作为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弱势群体,受到了热烈地讨论。因此教育部门要求,学校应该将安全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管理目标,为中学生创设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与成长环境。因此,本文以中学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现状作为基础,探索有效的教育对策,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带来帮助。
        关键词:中学;安全教育;管理;现状;对策
        学校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青少年集中学习与活动的主要阵地,只有学校安全发展,学生才能够健康成长。为此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必不可少。作为中学学校机关的工作人员,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学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出谋划策,为中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能够心无旁骛地接受知识的洗礼。
        一、学校安全教育管理现状
        1.校内安全隐患
        问题的暴露往往伴随着某种因素的突出。中学生处于叛逆期,他们的情感感知较为敏感,很容易出现情感冲突,导致校园欺凌事件的产生,学生的人身安全与心理健康都会受到消极影响,从而打破校园内的安全壁垒。再加上,学校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使用时间较久的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一些意外事件的产生,如建筑墙体脱落、屋顶漏水、玻璃损坏、电路故障、热水系统故障等,都会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安全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够,很容易使学生陷入无人监管的状态中,如学生返校较早,教师返校较晚,学生则会处于无人管控的状态,很容易出现不可预测的危险。最后,中学生自身对危险的认知不够明确,风险辨识能力不强,使得学生在追逐打闹、攀爬栏杆时出现危险。
        2.校外安全隐患
        中学生性格特点本身具有一定的自我性,经常会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反而忽略了客观情况的存在,如,近年来,中学校园对学生开展的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数不胜数,很多学生可以背下交通规则,但是关于中学生出现交通事故受伤的新闻比比皆是,甚至因为交通事故失去生命。相似的安全隐患,还有夏季溺水,大家对自己的能力认知不够清晰,对危险的辨别能力较弱,因此溺水的发案率居高不下,这部分的原因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有直接关系。此外,食品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腹痛难忍的卫生安全事件也频频上报,主要是因为学生吃东西时,并没有关注食品的安全日期,以及食品安全标准不达标等情况。最后防火用电的安全隐患,经常会出现了乡村地带,受当地习俗与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也很容易出现危险。
        二、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对策
        学生是明天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确保学生安全始终是其成长的首要任务。因此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的角度出发,探索安全教育管理对策,希望能够为中学生打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与学习环境。
        1.工作人员责任制,分工明确,赏罚分明
        在学校安全教育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始终要坚持“教育先行、预防为主、多方配合、责任到人”的原则。其中责任到人主要是指人员分工明确,执行力度要加强,同时搭配一定的监督制度,做到赏罚分明,使学校工作人员都能够始终重视安全管理工作。那么如何有效地实施工作人员责任制?首先,要培养工作人员端正的态度,使其意识到重要性,以正确的工作态度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其次要明确学校内部与外部的安全隐患种类,然后将工作人员进行分类,使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负责的部分,并严格要求工作内容与时间。最后为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可以实行监督制,对于工作质量较高的员工给予奖励,消极怠工的员工则要受到惩罚。
        例如,学校将安全管理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一个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首先根据本校的安全隐患调查进行分类与总结,然后根据安全隐患的类型,结合学校岗位特点,分配给具体的岗位人员,使其明确自身的工作内容,既能够灵活有效地处理相关安全隐患,也能够将工作责任落实在个人,避免出现逃避责任的情况出现。如,墙体脱落、地面凹陷、供水系统障碍等问题,便可以分配给学校后勤主任,然后由其进行具体化分配任务。关于打架斗殴现象,则可以将其分配给年级主任负责,再由年级主任分配给各个班级的班主任。这些安全隐患有具体的负责人监管,必定能够减少事故的发生。
        2.学科教师重安全,课堂渗透,明确安全
        根据所调查的中学生安全隐患种类发现,很多危险都是可以避免的,尤其是校外的安全隐患。这需要中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并具备较高的风险认知能力,从而当自己出现有“危险”的意识后,便可以自动掐灭危险的火焰,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人避免危险。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风险辨别能力?首先要与学科教师进行联合,根据每个学科不同的特征,融入安全教育,使学生长期地接受安全教育,并在心底形成自我安全的潜意识,最终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其次,班主任可以与任课教师进行联合,为学生举办安全活动,模仿常见的危险场景,使学生在模拟活动中做出正确的选择与行为,从而使学生形成安全行为。
        例如,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内容,设计一些安全教育问题,使学生能够注意到相关的安全知识,并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则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向学生表达数量关系,并引导学生发现场景中存在的危险因素,然后向学生渗透安全意识教育。学科教学中出现的安全教育无形中为学生创设了安全意识氛围,使学生无形中在心底埋下安全的种子,并影响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此外,班主任与任课教师一同在学校开展了“安全过马路,保障你我他”的活动,以学校道路作为马路,模拟指示灯和车辆,然后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境过马路,不仅能让学生牢记交通规则,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深刻记忆本次的活动意义。
        3.学校与政府联合,联动机制,全面保障
        学生活动范围不仅在学校内部,还包含学校以外的地点,这便需要学校与政府进行有机联合,不仅对校内硬件设施进行定期地维修与更换,同时在其他不可预知的、危险系数较高的地点进行防御,使学生能够涉及相关领域时,能够直观、显眼地看到指示牌或者指示灯,然后避免危险的发生。此外,政府也可以设计中学生安全教育的专题,与媒体行业进行合作,广泛地传播安全教育,进一步加深中学生的安全意识。
        例如,在马路上标注“事故多发地”的标牌,使学生意识到马路穿行要遵照交通指示。在相对荒凉的湖边、水沟、建设等地点,一定以最醒目的标语和标牌,提醒中学生不要以生命冒险,要尊重生命。此外,政府与学校一同展开安全教育专项活动,以趣味化的表现形式,让学生意识到危险的存在,并在生活中要学会合理地规避危险。
        综上所述,中学校园中的安全隐患与校外安全隐患都让学生处于不确定的环境中,我们应该根据现有的安全隐患进行探究,找出解决问题的根据策略,以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作为出发点,探索出具体、可行的安全管理方式,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希望未来的中学校园中再无意外事件的发生,亦没有欺凌事件的出现,而校园外的环境在我们大家的保护下,也变得更加安全,使青少年能够知危险、避危险,健康茁壮地成长。
参考文献:
[1]刘百艳.关于中学校园安全教育的问题研究[J].学周刊,2020(25):191-192.
[2]张建洲.加强中学校园安全管理的实践探索[J].新课程,2020(10):222-223.
[3]刘建. 学校安全教育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3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