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红
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
摘要: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计算机教育过程中的关键培训目标,也是计算机教育的拓展和延伸。但是,当前计算机教育的实践能力培养仍然存在许多不足。因此,教师应基于教学实际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升计算机教学有效性,切实提升学生实践能力。本文讨论和研究了当前计算机培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中职;计算机教育;实践能力;
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信息技术素养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良好的计算机水平可以为未来就业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社会生产第一线所需的技能型人才。计算机专业教育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热门专业之一,应践行这一人才培养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授当前从事计算机工作所需具备的基本技能。应用技能的培训对于学生理解计算机的概念和原理至关重要。这对培养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自学能力,专业素养和综合素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今教学中的热点问题,需要教师的重视。
一、计算机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一)计算机应用教育方法陈旧
示范方法通常用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中。首先,在老师进行示范后,学生跟随教师示范进行操作练习。从表面上看,我们通常认为学生已经理解了,但是实际上,学生无法达到理解和运用知识水平,也无法熟悉应用程序。在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应用网络多媒体来开展计算机应用教学。很多教师应用网络多媒体开展教学,只是进行示范操作或者呈现知识,未能运用网络技术组织自主训练,也没有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水平。目前,在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教师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仍以教师为主体,进行知识灌输式教学。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形式不利于训练学生的自主性。
(二)学生的计算机实践基础不同
学生专业能力的差异是影响计算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日常教学中,教育者要面对整体学生制定教学计划,因此,教学通常考虑到的是大多数学生的实践能力现状。由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影响了教学体系的完善,容易使某些学生落后于制定的教学计划。而且,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在完善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然而学生的计算机理论基础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导致培养动手能力的较为困难。
(三)计算机实践教学评价不足
目前,一些学校的计算机考试评价水平较差。当学生进行计算机实践考核时,学校的实际参考人数超过了预期人数,这就增加教师监考的压力,从而导致学生在考核过程中作弊。一些学校缺乏责任感,为了减少补考的可能性,将实践能力的评价标准降低到非常低的水平,这几乎是通过的。这样可以确保学生轻松通过考试。因此,低标准的评价降低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进行计算机实践操作的动力,从而削弱了学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
二、加强计算机教育实践能力培训的措施
(一)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指导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计算机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中等职业教育不是在培养未来计算机工业发展所需的理论家,而是精通计算机操作技术,具有全面专业知识和完整实践技能的熟练人才。因此,中等职业计算机教育应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积极开展计算机实践教学指导,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于计算机的教学实际来看首先应侧重于基本的计算机实践技能的教学,例如OfficeWord,OfficeExcel,OfficePowerpoint办公软件操作和快速打字技能。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仍然停留在使用浏览器浏览互联网和用于娱乐的社交软件上。即使是简单的中文输入,大多数学生仍然习惯于“指尖”。实际上,所有这些都反映出学生对计算机基本实践技能的掌握不足,这对以后的专业技能教学非常不利。基本技能是职业技能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基本计算机技能的教学,以确保所有学生都精通实用技能。理论是实践的思想基础,注意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指导并不意味着忽略理论教学。在通常的教学组织中,还应考虑理论知识的教学,指导学生用理论指导实践,以更好地促进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改进教学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生活中应用越来越普遍。将过时的计算机教学方法用于学生的技能培训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为了使学生取得更好的进步,现在的重要问题是需要改变计算机教学方式。教师可以选择“任务驱动法”,该方法属于促进自主建构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现实践能力和概念知识的共同提高。其次,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型活动,例如竞赛比拼。并且教师应科学分析竞赛中存在的问题。这种方法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应鼓励学生在课下更多地参与计算机相关的竞赛,因为参加竞赛时,学生将积极地查询信息,并将实现相关的实际应用,从而扩大了课外知识的学习范围。这样,在提高学生自主运用能力的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积极的影响。
(三)组织课外活动,扩大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课堂上,除了实践教学,大部分时间都需要用来解释理论知识。如果仅依靠45分钟的上课时间,学生很难全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除了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实践机会外,教师还应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以扩大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能力。从中职生身心发展特征来看,一方面性格冲动和爱玩,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意被抛在后面。教师应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开展计算机专业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竞赛意识,实现实践能力的扩展。作者经常在教学中发起相关的竞赛,例如计算机按钮设计竞赛:自己浏览Internet上的信息,了解不同的计算机按钮设计概念,进行思考,如果您想为计算机设计按钮,您会选择哪种模式?设计?如何搭配色彩设计比赛是一场思维比赛。学生需要利用过去的经验来筛选材料,设计风格和调整颜色。在此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实践技能,而且还提高了他们对按钮制作方法的知觉理解,这是简单的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四)加强课后巩固,做好课后反馈与评价
在学习了一章计算机知识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巩固和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以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方法。课后反馈评估也是测试课堂教学翻转效果的重要方法。教师应在课堂上建立详细的学生个人档案,对计算机知识学习的过程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并将评价机制整合到课前,课内和课后等阶段,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监督和促进学生努力提高计算机知识素养,积极纠正学习中的问题,缩小学生学习之间的差距。此外,还应对实习进行科学评价。通过对教育现状和计算机行业发展需求的分析可知计算机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是学习环境不理想,导致理论学习与实践分离。因此学校应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践环境,是未来中职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学生定期进入公司进行实习培训,对计算机行业有更深的了解,并对自己的学习目标有更清晰的了解、规划,这也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评价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就业具有客观评价能力。教学计划的创新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为了优化和解决一些常见问题,可以通过试验来检验可行性,并在必要时进行创新。
简而言之,为了使学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提高中等职业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在中等职业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和教师应共同努力,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也可以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中等职业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符丽萍.浅析中职计算机教育存在的问题[J].电脑迷,2017,(2):9.
[2]王春阳.浅谈中职计算机教育[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7,(7):171.
[3]王旭东.浅谈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J].中国科技投资,2017,(33):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