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开
天津市静海区第八中学
摘要:在学习中创造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发明,这样的要求对于中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学生应当如何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创造这样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新事物呢?与其这样进行教学,不如在教师的教授阶段就将创新能力拆分为新的理解角度与新的解题思路。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进行学习,那么相信他的地理知识掌握与地理学习成绩一定会大幅增长,这是因为他在地理的学习中拥有了求知探索的精神,初中的地理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这样的精神。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能力;随机提问;自由讨论;实际想象
创新能力是事物发展的驱动力,只有拥有创新能力才能够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够推动地理科学的发展。那么,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如何做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这就需要初中地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留心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于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相关培养。求知探索的精神不应当只存在于科学研究里,它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也同样的重要,并且只有将每一名学生都当做科学家来培养才能够产生真正的地理科学家。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放纵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这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课堂随机提问
课堂随机提问的方式能够出其不意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提问、规律点的提问、解题思路的提问等等,这样的提问方式是激发学生产生新的解题思路、新的理解角度的好办法。通过随机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做到超常发挥。虽然这其中存在一定的概率性,但是也因此而提供了学生进步的机会,所以它是值得肯定的教学方式。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中利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潜能,给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一个得以发展的机会。不仅如此,课堂随机提问还能够锻炼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与磨炼学生的抗压能力,所以它是可以在课堂中有效应用的好方法。
例如,在进行《民族》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于我国民族的构成、分布特点来进行随机提问,考验学生的本节课堂掌握。还可以通过对于我国各民族的不同生活习惯以及我国各民族之间和谐相处的秘诀进行随机提问。这样学生既对于课堂内容进行了简单的重复记忆,又能够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思考,这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来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好的方式。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中适当的进行随机提问。
二、小组自由讨论
小组自由讨论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为地理课堂注入新鲜的血液,因为自由讨论不仅仅能够带给学生更大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拉近学生之间的关系,它也可以称作是链接学生直接密切关系的纽带。小组自由讨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发表自我观点的机会,又能够在不同意见的左右中融合出新的解题思路,所以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温床。如果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应用这样的教学方式,那么一定会给予学生最大的锻炼机会,培养学生更努力更包容的良好品质。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应该得到更多的倡导才能够发挥它的巨大作用。
例如,在进行《河流》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做好相关的资料搜集与阅读,然后采用小组自由讨论的方式共同探讨中国黄河的治理与开发工作。这样学生在基于历史背景的调查与自我理解中就能够提炼出黄河所面临的问题与黄河的治理方案。所以,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中分配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自由讨论,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关键的。
三、结合实际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新的理解角度与新的解题思路,那么这样的新事物应该从哪里来呢?一定是通过学生的想象能力被激发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但是,此想象非彼想象,它应当是基于现实条件的想象而不是天马行空的创作。地理科学不是创作,它不能够凭空的产生,所以学生需要结合实际再进行适当的想象力发挥。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在教学课堂中注重对于学生的想象力培养。
例如,在进行《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在课堂开始时让学生展开想象分享关于青藏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由于学生对于青藏地区并不是完全的了解,那么就能够在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的情况下对问题展开想象,这样就锻炼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理解角度。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之中适当的布置结合实际想象的任务。
总而言之,初中地理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学习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课堂随机提问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巨大潜力,小组自由讨论能够带给学生最大的锻炼机会,结合实际的想象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些都是地理教学中应该被有效合理应用的教学方式。
[1]丁玥.分析地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妙用[J].中国农村教育,2019.
[2]孙露桓. 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探析[C].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论文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