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活动课的重要性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汪萌
[导读] 初中历史活动课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特征,对弥补历史课堂教学不足
        汪萌
        云南省曲靖市民族中学  655000
        摘要:初中历史活动课符合初中学生学习特征,对弥补历史课堂教学不足,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历史教师要重新改变教学定位。历史教师要意识到初中历史活动课的重要性。
        关键词:初中;历史活动课;重要性
        前言
        在初中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教师加强就历史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这不仅能极大地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主动性,也可以拓宽学生知识研究的范畴。体现出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能够加强学生就理论知识的吸收掌握程度。
        1.初中历史活动课的特点
        1.1合作性
        在学习活动中,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是有限的,而进行合理有序的合作,就可能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历史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强调学生之间的合作,有效的合作能够降低任务难度,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与协调能力。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明确学生共同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要进行组内分工,将任务进行分解与细化,同时创设自由、宽松的合作氛围,引导学生形成基于合作的“学习共同体”,形成良性的生生互动。如在进行以《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的活动课时,可将同学们分成调查小组、分析小组、展示小组,同时调查小组可进一步细化为人物访谈组、实物资料收集组等,进行分工合作,加深学生对社会生活变迁这一历史变化的认识,从多方面多角度丰富完善活动成果,在活动的每个环节中体现合作的优势,从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以及历史学习的兴趣。
        1.2实践性
        建构主义学生观强调学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巨大的潜能,学生不是空若脑袋走进教室的,尽管学生学习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间接性经验,但是学习间接性经验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即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知识经验生成出新的认知。在历史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中,强调“以学定教”,即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来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将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以学生本身的历史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去研究相关历史问题,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离我们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2.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即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历史活动课的组织开展离不开小组成员间的相互配合、各小组之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及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历史活动课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交流。当学生面对不同观点时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见解,学会倾听、能够理解他人的想法,实现对问题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以合作的方式来达成活动目标,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在具体实施活动时,教师可以遵循以下步骤:首先,根据活动主题与班级人数确定小组数量,学生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进行分组,明确各小组的活动任务,其次,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工,将独立思考与集体探讨相结合,完成本组活动任务,最后,在全班范围内汇报交流各组成果,同时分享活动中的心得体会、所思所感,在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形成互帮互助、团结合作的班级氛围。


        3.进行国内历史的延伸
        教师要适时适度导入本土历史,拉近学生与课本历史的距离。把课本中的历史事件与本土的历史相联系起来,这样既可以拉近学生和课本之间的距离,还能使学生更进一步地去了解课本知识,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家乡历史的认知,以更好地清楚当下,更坚定地走向未来。例如,在公元前207年的冬天,西楚霸王项羽带兵屠杀了咸阳,杀掉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抢夺了无数的财物珠宝,还强抢宫中的美女,不仅如此,他还放纵士兵放火烧了秦国的宫室,大火焚烧了长达三个月之久。一个半世纪建造出来的壮丽都城,很快就化为了焦土。让学生从历史史实中充分认识到,骄奢淫逸必定无法长久,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适度地给学生补充本土历史,这样做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还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4.弥补常规课程的不足
        历史活动课与历史常规课,这两种课程类型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了历史课程体系的完善。活动课程作为初中历史教学的一种形式,它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要求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收集所感兴趣的资料,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活动探究,建构自己对历史的理解。这种方式更符合中学生现有的能力水平,可以使他们领会常规课堂中一些抽象的历史概念,复杂的历史现象,加深对常规课程中历史知识的理解。历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引导学生探究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对社会的感知能力,进而升华情感,培养高尚的品格与正确的价值观,更好完成我们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历史活动课更有利于弥补常规课程的不足,这为活动的推广提供了必要性。
        5.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历史活动课首先针对地方需要以及学生需要去选择活动主题,主题确立一般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学习经验,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到归属感和安全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并且学生在回顾过去的经历时,在之前未留意的经历中发现问题,引起思考,更能提高学生观察周边生活的能力,懂得历史与生活、历史与社会密切相关,生活处处有历史。
        其次历史活动课不仅与课本知识有关,它还包含了社会、网络、艺术等相关知识,学生想要得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就要亲自动手、动脑收集资料,通过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相关人员、网络平台等等方式进行获取信息,再对信息的真伪、价值进行判断,从中选择科学、有效的信息重塑历史。
        最后,历史活动课还要撰写发言稿,这要求学生不仅自己要理解相关历史知识,还要将头脑内的历史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语言,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不经意间获得了知识迁移,促进了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并且,历史活动课中教师只是充当引导、组织者的身份,避免了教师将个人的思维强加到学生的身上,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意识到凡事都不是绝对的,教师所教的不一定是权威,书本所展示的也并不一定全面,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有利于打破思维定式,促进发散思维的形成,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进行独立思考与判断。
        结束语
        总之,为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不能将历史常规课程与历史活动课程对立起来,而应在充分理解历史常规课与历史活动课内涵的基础上,在教学过程中对待历史常规课难以完成的教学目标可以精心设计历史活动课加以达成,实现二者有机结合。历史活动课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全面落实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对改变学生的学习地位,学习态度,学习方式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杨永林.浅谈初中历史综合探究活动课[J].中学教学参考,2016(31):108.
        [2]李杰.探讨提高初中历史活动课教学效率的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15):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