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
江苏省滨海县界牌镇中心小学224500
摘要:当前,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学校和家长越来越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其中,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关重要。因此,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者需要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从而不断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美术;研究
小学美术课程能够提高学生对于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美术课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能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增强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对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进行一番阐述和说明
一、核心素养教育的意义分析
核心素养指的是生命个体在学习与生活的过程中不断培植起来的能促进个体身心持续和谐发展的知、情、意、行等融会贯通而成的精神元素与成长基因,它可以促进个人综合技能的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他们应逐渐适应各种条件,满足社会的各种需求,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成长。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美术学习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和不可替代。艺术素养与学生的各种能力有关,例如审美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等。因此,小学生的美术教育不容忽视,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者需要完善自身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的整体和谐发展。
二、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分析
在现阶段,我国小学美术教育发展迅速,但也有许多人不重视小学美术教育,一些小学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完善,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术教学,这十分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小学美术是现代学生必须学习的关键学科,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学生不可错过的关键要素。此外,美术教育应注重学生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文化理解的培养,以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一般来说,在小学进行美术教学时,教师应在对核心素养的概念和含义进行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促进强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并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一)结合学生特征创新教学理念
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经历都是不同的,这反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即每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爱好和兴趣,绘画风格等。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他们的能力采用创新的教学理念,以取得良好教学实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促进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展科学的核心素养。例如,老师可以在上课前收集各种昆虫,鸟,水,雨,风等的声音,并对这些声音进行录音,为学生播放这些录音,在教室里让学生听。然后,教师需要让学生在听完后,根据自己的印象来绘制各种声音。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将根据自己的想象力为不同的声音赋予不同的颜色和形状,并在绘画纸上表达它们,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挥创造力,同时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用图形和色彩表达自身思想和观念的实践能力。
(二)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进行创造的愿望,小学生也不例外。美术课为小学生提供了发展创造力的机会。但是,由于教室里的气氛比较沉闷、压抑,学生们常常不敢在课堂上展示自我,小学美术教学效果较差。作为优质的教学课程,美术课应该轻松愉快,以缓解学生的学业压力。如果教师想营造这样的氛围,他们可以动员学生在教室里玩一些创意游戏。例如,在讲授“春天的色彩”这一节知识时,如果老师盲目地为学生解释该课程的理论知识,就会使学生对听课失去兴趣。此时,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做一个小游戏,让每个学生想象与春天有关的东西,例如花朵,燕子,柳树,温暖的阳光……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绘画和表演,并与其他学生分享,这样的迷你游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室中营造温暖的氛围,并为学生提供将课本中的春季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可以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春季,以便通过在相关主题上绘制图画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联想和创造力。
(三)融合现代科技手段
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小学美术教学的巨大变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再局限于理论解释和粉笔绘画示范,而是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课程来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从而使学生可以学习更多。此外,利用多媒体还可以使学生欣赏更多的艺术品,从而使学生可以潜移默化地丰富自己的艺术知识积累,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艺术创造力。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播放各种机器人的样式和功能,包括服务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使学生观察并了解各种机器人的结构,原理和具体操作,这个过程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超越了想象力的局限性,并为学生提供了更强的创作基础,不断提高了学生的美术表现。总之,在小学美术课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小学美术教师带来更多的教学思路,并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众所周知,为了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必须指导学生参加教学活动,而不是依靠教师单方面的教学。艺术与诸如数学和物理学之类的科学学科不同,此学科没有所谓的标准答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创作方式。因此,在评价艺术或创造艺术时,教师应展示学生的作品,并鼓励学生表达意见,以增强学生的美术技能。另外,在绘画时,有的学生可能画得不太好,此时,教师不应该批评他们,而是要对他们提出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不损害学生的自尊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教育。例如,老师可能会要求学生想象一个发生在虾和蟹之间的故事,然后将其画出来。根据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审美态度,学生会画出不同内容风格的作品,例如水下虾蟹的自由生活;在海滩上虾与蟹的斗争等等。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室的“艺术角”发布完成的创意绘画,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自由创作的乐趣,还可以给学生极大的成就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欲望。
总而言之,在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广大小学美术教育实践者需要重视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并要积极落实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科学的核心素养,不断助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湛娟娟. 小学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微探[J]. 小学教学参考, 2016, 000(036):57.
[2]郑鑫. 如何在培养小学生美术核心素养中提升其个性[J]. 中华少年.科学家, 2017(7):219-219.
[3]陈蕾. 教学新方法,核心素养渐养成——基于核心素养所进行的小学美术教学[J]. 学子:教材教法研究, 2017, 000(017):P.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