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美术资源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教学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李芳
[导读] 受高考美术应试思维的影响,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学都将重点放在高考应试美术的相关内容上
        李芳
        贵州省铜仁市十五中学    554300

        摘要:受高考美术应试思维的影响,大多数高中美术教学都将重点放在高考应试美术的相关内容上,这就导致很多教师经常不好好备课,只是照本宣科地教学,忽略了民间艺术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特性。作为一名高中美术老师,笔者将以教学实践为基础,以教科书内容为大纲,创新性地总结如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教学泥塑工艺,并从创设教学环境、充分讲解泥塑艺术、组织学生实践创作等方面入手,激发课堂活力的同时,为学生的审美修养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泥塑艺术、高中美术、教学实践
高中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索求与渴望愈发强烈,身为教师要把握住这一学习特征,将评判美的标准继续外延,使学生认识到艺术的好不仅在于高山流水,更在于普通生活中淬炼而出的民慧与审美。中国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人民群众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创造出的艺术。因此学习民间美术有助于学生增强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等综合能力,促进其美术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一、烘托民间美术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如果对所学之物充满兴趣,那么他就会调动大脑活跃因子和已掌握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所以,教师如果想高效教学泥塑工艺,就需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并理解民间美术的意蕴,并推动他们进一步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民间美术是扎根于民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综合考量课本内容,最终选择以民间美术中的泥塑陶艺作为课堂教学重点与研究论题。具体来说,在课堂中笔者首先运用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为学生创设具有泥塑艺术风情的教学情境,播放以新石器时代彩陶纹样为主题的动画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其深入领悟泥土艺术那稚趣朴素、活泼生动的风格特点。同时,通过纪录片的播放来让学生认识泥塑艺术的发展历程,继而增强学生文化理解的能力,为接下来课堂的深入讲解奠定基础。
        二、利用现代信息教学设备,细致讲解泥塑艺术知识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现代教学设备在功能性上有了很大突破,并有效辅助教师进行日常教学。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具有绝对视觉性的人文艺术学科,其教学展开离不开清晰且全方位的视觉呈现。而传统美术课堂之所以教学效率低下,正是由于没有采用合适的教学工具,仅仅靠着课本图片来教学所导致的。

考虑到泥塑艺术距离学生日常生活较远,如果仅仅靠教师进行单纯的理论教学,很可能导致学生丧失了学习泥塑艺术的兴趣,且不容易理解泥塑艺术的相关知识,继而无法建构学科知识链的逻辑性。因此,笔者认为,善用现代教学设备播放一些影音媒体资料,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有裨益。
例如笔者在教学《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一课时,便为学生播放《陶艺》和《假如国宝会说话》等相关纪录片,生动形象地为学生展示陶艺制作的全过程,使其清晰直观地了解课本上的文字理论,为接下来自己的创作奠定基础。同时,纪录片《陶艺》还讲解了陶艺模具的制作过程,这属于一种学科知识的补充外延,能够让学生见识到批量制作陶体的可能性,继而一起探索陶艺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后,笔者还通过触控白板为学生展示经典的彩陶作品,并直接在屏幕上进行画取,深入讲解纹样的艺术。同时,让学生通过速写临摹的方式将纹样画下来,为接下来的实践创作积累素材。
        三、善用课下资源,积极展开相关实践创作
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美术教学的最本质目的便是培养学生发现美、理解美、表现美的能力,因而美术教学的实践环节要深入到实际生活中,用学生最为熟悉的方式进行实操训练。陶艺是用泥土创造的艺术,考察着创作者综合运用水、泥、火三种元素的能力。其创作步骤共分为揉泥打泥、拉胚、修胚、雕胚、素烧、配釉上釉、本烧七个过程。考虑到实际教学资源与场地的不齐全性,笔者将重点放在拉胚、修胚、雕胚上,让学生在这三个步骤的实践中锻炼美术表现的能力,用手塑和刀刻两种方式塑造作品的灵魂。
同样是在《文化与习俗——从“泥土”中诞生的美》的教学中,笔者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首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笔者让学生自由选取中国神话中喜爱的形象,并结合刚才临摹的纹样元素进行重组创新,继而得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纹样作品。在拉胚环节,学生出现的问题最大,泥巴歪掉掉下来是常见的。针对这一问题,笔者要求学生把握好手上的力度,并配合胚体旋转的速度耐心塑形。另外,让学生用刻刀进行纹样刻画时,也有很多学生无法保证造型的准确性,笔者通常会鼓励他们尽情享受泥塑艺术给你带来的快乐,并在本上总结经验教训就好。
        四、总结
笔者认为,将泥塑艺术植入高中美术课堂中,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使他们感悟到中国老百姓的智慧与伟大之处,从而更好地理解艺术多元化的概念,并在往后的学习与实践中,能够拥有科学且正确的艺术理念做引导。同时,学习泥塑艺术还可以综合培养学生“手脑合一”的能力,使其创作思维逐渐与实践速度相吻合,切实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实力。
        五、参考文献:
[1]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概念[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2]冯雪莲.民间美术材料和高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J].吉林教育,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