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
山东省威海市明湖路学校 264200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建议,研究应基于各种活动,例如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理解科学知识最的基本方法,这充分体现了自然教学的特点。科学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通过这两项活动,学生可以获取科学知识并提高自己的科学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基础素养逐渐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还应该使用实验教学来不断发展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实验创新
新课程改革下的主要科学实验计划更多地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目前,尽管已经将实验的内容包括在自然科学教育课程中,但课堂教学过于形式化,这对实验教学的价值的作用微乎其微、有必要对其进行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因此,小学科学教师需要积极探索基础的科学实验的创新教学,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并发展学生的实践技能。小学科学是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兴趣型课程,学生在这门课程中,可以接触到不同于其他教学科目的内容,其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趣味性。
一、在小学阶段教授小学科学实验的问题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教室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利用大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这是学生独立构建科学知识和提高实验技能的重要手段。但是,从一些课堂教学中,作者发现了小学科学实验的以下问题:
(一)课堂秩序的混乱
首先,学生没有自己的行为习惯,教室秩序混乱。在实验教学中,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并未引起科学教师的足够重视。从小学的科学实验课来看,一个更为明显的问题是实验教学秩序的中断。具体表现如下:几个学生聚集实验桌子上,大家互相窃窃私语,并做些小动作。在实验结束时,一些学生没有听教师的训诫,仍然无法平静下来。在交流报告中,学生很被动,都不愿意分享小组的实验教学成果。
(二)学生分组学习,不能有效合作
小学生没有完全理解小组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科学实验的许多课程介绍如下:小组的工作不清楚,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急于使用实验设备,因此学生对某些实验设备的操作不到位。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小组成员匆忙发言,没有就小组问题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在某些小组中,只有一两个学生参加了讨论,而其他学生则没有发言。有的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占据主导地位,在小组实验期间,自己独立或参与实验项目的完成。另外在小组讨论中,一个人表达自己的意见,而其他成员仅与他人交谈,在互动交流中,无论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如何,小组中的许多成员仅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在全班交流中,当教师任命一组代表报告时,其他组的学生没有认真聆听。
(三)实验材料杂乱无章
一些科学教师可能会指出实验材料在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但仔细准备还不够。一些教师经常根据课本的内容自行决定编写一些实验材料,却没有意识到教师应该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科学观念为基础。一些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没有考虑到实验活动的目的,不是基于学生的概念基础,也没有证明实验材料的适用性和代表性。而且有些教师只是根据课本中列出的实验活动中出现的材料来准备实验材料,而没有关注实验材料是否可以使用以及是否方便学生积极参与。
二、基础科学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一)激发学生对研究的兴趣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生对科学学科漠不关心。小学科学是辅助学科,因此很难引起父母、学校和教师的注意。为了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利用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实验和发展其实践技能的意愿。
在科学课中,教师应教导学生使用熟悉的概念来完成相关的问题和答案,并通过实验证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并不是单一地培养一种能力或品格,而是对能够应用和涉及的相关能力都加以重点关注。这样,通常更容易调动学生的热情并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教师应学会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探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进行实验,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例如作者通过讲“有趣的现象”,准备学生常用的塑料瓶、钉子、泡沫板、橡皮泥,木块和其他材料,以使学生对实验感兴趣。
(二)练习学生的实践技能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小学科学课程本身就是一种实验性课程,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实践,充分反映科学学科的特殊性,并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由于小学科学教学所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其中不乏有一些需要学生实际操作的内容。一些教师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往往会将实验步骤省略,或者直接由教师本身代替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这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的课堂纪律,但是,并不能起到这些内容设置的本身意义。在教学中,教师应首先为学生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然后学生应组织一些示范,以便学生掌握实验的步骤。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既定的实验,以便学生可以使用实验室的实验器材和设备。最后,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验问题,及时纠正错误。
例如,在学习蜡烛的变化时,教师在实验中准备了火柴、镊子、糖、橡皮泥、海油、面粉和纸,以便学生可以猜测蜡烛的可能现象。燃烧和加热: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检验自己的猜测。在整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三)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实验培训中,多媒体也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教师使用多媒体来创建适当的教学环境,以便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取得更好的成绩。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专注于课堂。在这一点上,教师要有耐心地带领学生,使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参与教学的过程。
例如,在教授细菌课程时,教师可以在投影仪上显示患痢疾的孩子的照片,让学生讨论。教师现在可以介绍教学内容,并在课程结束后将答案发布给学生:儿童的痢疾是由细菌引起的。
(四)科学课程的创新发展
教师应在科学实验室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鼓励学生通过科学实验中的内容吸引学生,并提高学生探索知识的意愿。小学科学这门课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其中一点就体现在它与现实生活具有紧密联系,这也在另一方面降低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在进行实验和演示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以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敢于提出问题,然后用实验消除疑虑并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同时,通过实验教学,教师还可以创建特殊的评估参考书,鼓励学生进行评估学习,使学生敢于表达不同的意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例如,当学习科学论文课时,作者让学生们探讨不同作品的特点,学生对课堂氛围充满了兴趣。一些学生使用手电筒测量纸的厚度,另一些用手触摸纸的柔软度,另一些使用滴管检查纸的吸水率,并根据实际需要填写实验记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感受和个人经历,以便学生可以通过协作探索来完成学习。
总而言之,科学素养要求学生在长期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在此过程中,科学教师应确定正确的教学概念,不断引入教学方法,并更新教学模式。在实践中,教师在课程中考虑学科知识的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张超.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创新实践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06):14-15.
[2]许晓明.核心素养导向下影响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综述研究[J].体育科学进展,2019,7(02):58-61.
[3] 喻伯军主编.小学科学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