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刘英波
[导读] 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刘英波
        宁夏银川一中750001

        摘要:我国教育课程改革已实行多年,探究式教学作为新课改提倡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在一些城市高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商洛地处秦岭南麓,境内多为山地,交通条件差,经济相对来说比较落后。笔者所任教的高中绝大多数生物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意识差,生物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情况令人担忧。为此,笔者分析了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探究性;问题
        生物是一门重要的教学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能动性被成功的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逐渐高涨,这些成就的取得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积极探索的结果,值得我们欣慰。但生物课堂教学并非尽善尽美,还需要我们打起精神来去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断的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应的生物知识。
        一、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存在的主要问题
        古人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探究性学习要得到高效开展,则需要定的环境支持,即辅助性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所需的设施设备。生物学科是在实践中发展而来的,因而实践练习和动手操作不可或缺。然而,在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工作中,有的教师将生物学科同等于文科。尤其在对待定理概合等内容的教学时,一味地以机械式的记忆为主。笔者认为,生物学习夯实基础固然重要,但探究性学习需要良好的学习条件。化理论为实际,化抽象为具体,鼓励和组织学生亲自去试试尝尝和做-做,才能真正发挥出探究性学习的功能效应,才能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二、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效果提升的建议
        1.增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间
        在一堂生物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为5至15分钟。超越这时间段,学生的注意力则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之下降,为此,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可结合教学主题,充分利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攻克难点问题.。而剩余的时间购可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在开始阶段,可从难度不大的问题入手,在教学先个重点观识点后教师可将其相关较为简单的如只点整理为深无性问题,以此引学生开展探究性性学习。每个学生都是单独存在的个体,对生物学的学习兴通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为批在开展疾性学习时牧师在设置5同时,要注对间疆进行层次如分.以真定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元性学习不是间门道车式的学习,校师要合理切分合作学习小组.让学生在相互协作中集思广益。
        2.融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元素
        在生物教学中,学生探究性学习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融入一些生活元素。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或者是喜闻乐见的事物为切入点,往往能点燃学生的探究欲望。比如,在教学“细菌”的相关知识点时,笔者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吃苹果吗?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不少苹果发霉变质,同学们知道变质的苹果对人体有害,不能食用。那么,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苹果发霉变质吗?”生活化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生活记忆,学生们七嘴八舌地回答:“苹果有保质期,时间长了就变质了。”“苹果存储时,受到细菌的侵装。细萄增殖,使得苹果变质。笔者表扬了学生的聪明,紧接着问:"细菌是如何使苹果变质?有哪位同学知道其中的原理?”笔者的问题让学生陷入了思考,于是因势利导地引出教学主题。探究性学习,不应束缚在课堂之内,应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从现实生活中探究生物学科的点点滴滴。


        3.借助技术动态演示改善探究条件
        在传统生物课堂上,教师都是带领学生对生物名词概念、原理、结构图等进行反复机械地朗读、记忆,这样的识字教学方式对学生而言无疑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学着学着就很容易走神,不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学习兴趣,而且实践证明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借助信息技术强大、丰富的表现方式,通过视频、音频、幻灯片、动画等多种方式增强识字教学活动中的直观性,进而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例如,在教授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渗透原理”难以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在显示屏幕上首先展示一幅动态画面,分别用红、绿两种颜色的动态小点表示画面的蔗糖分子与水分子,漏斗放入水中,用动态模拟画面演示半透膜两侧水分子的运动,至渗透平衡。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画面中的水分子运动状态和量出现了什么变化?你得出了怎么样的结论?学生借助这样生动形象的画面,会更容易参与探究,然后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这一知识点。
        4.合作教学设计,培养探究能力
        传统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一般是被动灌输式的教学,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诉求和主体性得不到体现,严重影响和制约着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需要我们在个性化教学中积极的采用合作化教学方法,不断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学《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时,教师可开展合作化教学。首先,小组划分。我们在课堂开展合作化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的,教师要根据自愿性、互补性等原则,合理的把班级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让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对均衡和一致。其二,探究问题设置。探究问题应当具有针对性、概括性、指引性,如(1)探究构建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2)探究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并分析其产生的条件、特点和量的计算;(3)探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波动原因等等,让这些高质量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探究热情。其三,开展探究。生物教师应当积极的带领学生投入到对这些生物教学问题的讨论、研究、分析与解决之中,同时教师还要积极的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活跃起来,积极的去开展自主化合作探究,从而在合作化学习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5.开发实验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
        实验的教学资源是丰富多样的,除了实验室专门配备的工具和仪器外,在课堂内外也有很多。鼓励学生自带材料,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开发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兴趣。鼓励学生自带材料,可以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实验工具,让实验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提升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在教授《从生物圈到细胞》时,可以引入“缩手反射”实验,教师鼓励学生两两一组进行“打手”的尝试,教师播放反射弧FLASH,通过学生的亲身体会,配合FLASH的原理阐述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理解。教师可以在此时进行提问:“完成一个简单的缩手反射,至少需要哪些细胞的参与?如果仅仅是一个细胞,可以完成缩手反射吗?除了这个简单的缩手反射,同学们再想一想,我们现在在课堂进行学习,这一活动又有哪些细胞的参与呢?”通过调动学生自身器官参与实验,让学生更深入体会到了“无论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还是单细胞生物或多细胞生物,甚至是高级物种人类,它们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这一知识点,为他们进一步的细胞知识学习打下了基础。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加课堂实验,提高了学生探究能力。
        总之,为了促进高中生物课程教学探究性学习效果的提升,我们要增大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时间、融入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元素、借助技术动态演示改善探究条件、开发实验活动提高学生探究能力,更好地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科理念,真正提升学生生物综合素养,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学周刊,2016(25):97-98.
        [2]马英君.陕西省商洛农村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实施现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3]董承敏.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学设计研究[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28(05):52-5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