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毅
苍溪县龙王镇中心小学校 628400
[摘要]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一所学校,只有打造有个性的行色文化,才能让特色文化滋养生命,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让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这就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学校 特色文化 成长成才 办学品质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学校特色文化的滋养浸润,就没有教育的蓬勃生机。而目前,在我们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生搬硬套、盲目跟风、机械模仿等缺少特色文化的问题。那么,怎样构建学校特色文化、如何让学校特色文化入心导行,就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寻根——打造有个性的特色文化
特色文化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途径,是抢占教育制高点的重要策略。通常,有特色的学校才能在一定程度上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资源的配置,才能满足社会与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才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的核心与关键。
适合学校个性发展的道路才是最好的道路。特色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依托当地的历史底蕴和地方特色,突出个性,形成具有个性魅力、办学内涵和办学精神的特色文化。同时,学校特色文化建设一定要有定力,不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切忌盲从跟风。最近不少学校不立足自身学校实际,跑到毛毯厂中学去学高考文化,到浙江去学习选课走班,盲目跟风,邯郸学步,不但没有学到精髓,反而丢掉了个性。
适合学生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特色文化的核心是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即让学校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充分、个性、多元发展,促进教师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的优化和升华,让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特色学校建设,就是要善于“扬长”,注意“避短”,重视学校特色与个性的打造,追求“一校一品”,校校有特色,校校有风格。苍溪县陵江幼儿园的“趣味篮球”、北门小学的“足下生辉”、禅林小学的“读百家书,做状元郎”、东青小学的“端正写字,方正做人”、运山小学的“承山运,兴文运”等在这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学校历史和传统是学校文化的生长点,要很好的传承和创新。学校班子成员是学校文化的引领者,引领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方向,要自觉行动引领全校师生从“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觉”。教师是学校文化的建设者,影响学校文化的价值取向,要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引导教师传递特色文化,不断发展学校文化。学生是学校文化的受益者,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和传承者。
二、生根——特色文化滋养生命
特色文化是一种强大的教育资源和无形的、巨大的教育教学力量,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有其他教育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从来都不是生拉硬拽的,要于无声中听惊雷,在潜移默化中引领着师生行为方式,不断塑造师生特有的品格和气质。
一是环境文化润心。环境文化是学校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所构成的潜在的育人存在方式。校舍建筑、场地设备、花草树木等各方面设施设备综合而成的文化要素,是学校物质文明建设的成果。教风学风、文化氛围、人际关系等所蕴含的文化内质,是看不见、但感受得到的隐性文化,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两类成果集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承载着学校文化的精神内核和理想追求,内涵深厚,让学校散发的文化气息沁入心脾。
比如,图书室的干净宁静、食堂的整洁有序、教室的歌声、掌声、办公室的写字声、读书声,操场上的英姿飒爽、奔跑、笑声,还有随手捡起的垃圾、亲和甜美的问候、恭敬有礼的握手、鞠躬点头的敬礼……整个校园,一草一木、一水一石,都能带给师生美的享受。一所学校,“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师生置身其中,便会忘却一切疲劳和烦恼,心情舒畅、精神百倍地投入到工作学习之中。良好的学校环境会寓精神激励于潜移默化之中,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微妙效应。
二是显性文化润行。学校特色文化根植于校园这块土地,为师生的生活创造一种温馨的氛围,让人到了这样的环境里,就静得下心来,在文化的渲染中,能健康成长。近年来,国家在教育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力度,学校实验室、运动场、塑胶跑道、少年宫等相关的教学辅助设施配套齐全,让孩子们拥有幸福家园。学校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相关的宣传牌、告示栏、警示标语成为了校园里另一道别致的风景。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悬挂在食堂的标语“光盘行动,从我做起”,粘贴在教室的横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竖立在草丛中提示语“一草一木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显性的文化指导大家的行为,明确的指出了我们该做的、不该做的,这也是特色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三是内涵发展润情。抓好学校特色文化建设,铸造学校的“精神和灵魂,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素质,有利于学生“各取所需”更“优”更“特”的发展。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的教育特色就是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有创造性的课程,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培养学生阅读写作方面的专门才能。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采用“实用数学”教学方法,每教一个题目便要结合现实问题进行讨论,以便显示数学的真正含义是普通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扎根——特色文化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学校特色文化是办学之灵魂,是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是让孩子在家门口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教育的必然选择。学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良好校风建设的核心内容,在立德树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下,要从校情入手,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建设富有活力的特色文化。
一是活动激发兴趣。丰富多彩的学校特色文化活动能够成为学生快乐的源泉、施展个性才华的舞台。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也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地方,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都必须通过一系列教育活动得以实现。建设特色文化,我们可以更充分的结合文化主题开展活动。苍溪县文昌小学的“读经典,学圣贤”,学校通过举办诵经典朗读赛、读经典演讲赛、唱经典歌曲赛、演经典表演赛……以活动为载体,让主题文化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润滑剂,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又一村”。苍溪县南阳小学的“科技导航,快乐成长”,学校经常举办科普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园、展览馆,鼓励学生进行科技发明和制作,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让特色文化富有情趣、情感、情操;让特色文化在口中、在身边、在心里。
二是活力促进成长。这里指发展学生的身心健康,融入特色文化,散发无穷的活力。学校大多开设了课间操、活动课、兴趣组,运用小团体,融合大主题就是一种智慧。苍溪县天观小学以“约之以礼、博学于文”为特色文化建设主题,在课间操融入“文明礼仪手语操”、在活动课融入“互帮互助游戏”、在特色班建立“文明礼仪星之窗”、在兴趣组树立“博学多才”典型……富有情趣的主题文化依托活动为载体,充分施放儿童天性,彰显学校特色文化活力。
每一所学校都是潜在的特色学校,每一所学校都可以发展为特色学校。学校特色文化可以让语文课堂更精彩,让数学课堂更生动,让艺体课堂绽放生命的活力……它是凝聚在学校每一位师生身上的一种良好的气质,精神品质和思想行为,是一所学校的发展根基。因此,我们要在工作中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挖掘自身优势,找到个性化办学思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