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玲
广州市花都区教育局城区教育指导中心 510800
自使用统编教材以来,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是“语文要素”。抓住了语文要素,就紧抓语文的本体性内容,从而把蕴藏在文章中最精华最有价值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言智慧传达给学生,克服长期以来把文章的内容讲解当成教学内容的弊端。一般来说,要落实好语文要素,我们要从整体入手、寻找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与推进,然后聚焦课后练习题,精准选点,确定教学目标,徐徐展开,细致点拨,分步进行,有效落实。
一、整体入手,寻找课后习题之间的关联
统编教材的课后练习题跟以往相比,更加清晰、有关联性,因此我们在使用的时候必须“前瞻后顾”,一般来说,统编教材语文要素的关联主要体现在主题之间的关联,语文知识、方法与策略的关联等,要用好部编本教材,首先要有整体意识。教材重建了语文知识体系,把各个语文知识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分布在各个年段、各个单元、每篇文章当中,这些要点如沙滩上的珍珠洒落在课文的导读处、课后的思考题当中,需要教者把这些珍珠串联起来,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形成序列化知识体系,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以三、四、五、六年段的写景类文章为例

从上表可知,写景的文章在每一册教材都有编排,三年级安排的写景类文章课后提示引导学生关注写作内容入手;三年级下册还要学会从几个方面围绕一个意思写,从几个方面把一个中心意思写清楚;在四年级写景文章中,开始学习移步换景法;五年级要掌握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六年级从写实到写虚的转变,习作时发挥想象,在文章中加入自己的感受、思考和大胆的想象。
二、细致点拨,巧用课后习题落实语文要素
掌握了理清了语文要素在各单元、各年级的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特点后,关键是语文要素该如何在课堂上落实?在使用统编教材的时候,我们常常看到两种情况:一是简单呈现,没有过程;二是缺乏主线,偏离要素。在这里,我们首先要弄清“语文要素”是什么?语文要素不仅仅是语文知识,还应该包含掌握这些语文知识的过程,语文技能和语文方法,也就是说不但包含学什么,还应该关注怎样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根据课后思考题确定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围绕着语文要素目标,取舍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层层推进。从而促进语文要素的落实。
(一)依托习题,精准制定教学目标
研读教材是一项重要的能力,如何从文章中找到最有价值的语文要素是一个老师最基本的能力。以往,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许多老师过多依靠参考书,缺乏自己独到的视角。统编教材的推出,对教师找准目标有了明晰的方向,但仍然需要我们学会用自己的眼光解读教材,我们需要一双会发现的眼睛,发现文章中表达有特色之处,如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二是发现文章的人文价值。在解读教材时,可以先采用素读的方法,不依靠任何参考,用自己的眼光去思考,揣摩;其次我们利用导读和课后思考题,明确编者的意图,依托文本系统,确立全局意识,从而制定出准确的教学目标,避免忽视单元导读和课后思考题,另立炉灶,随意开放教学目标。以《记金华的双龙洞》为例,
人教版和统编教材《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教学目标对比分析

由于目标不用,教学内容的取舍也不同。在人教版的处理上,老师更多让学生去分析描写的景物以及景物的特点,对于统编教材的处理,老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去发现课文中表示作者行踪发生变化的句子,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这样描写观察点的变化,并学会在自己的习作中用上这些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学会运用过渡句,对于提高孩子们的写作能力大有裨益。
(二)巧用习题,注重语文要素落实的过程性
综合一下教材的语文要素,大致可以分为词句运用类、想象概括类、读写方法类等几类。对于不同的语文要素,落实的过程会有所不同,通常来说,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落实语文要素。
1、发现规律,举一反三(读写结合类)
此方法适用于读写类的语文要素。学习写作都是先从模仿开始,找准范例,寻找规则,触类旁通,由仿而创,是提升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结合统编教材的导读以及课后练习题,聚焦教材中的段落结构、谋篇布局等特殊的表达,从中悟法,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有着事倍功倍的作用。对于这类的语文要素,首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在写法方面的奥秘,寻找其读写的规律,仿照规则读中学写。
2、找准支点,铺设阶梯(概括复述类)
阅读积累是吸收的过程,复述、概括都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鉴别、整理、内化的过程,复述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对于帮助学生运用语言,发展思维,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意义重大。因此,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复述能力的培养,以《飞向蓝天的恐龙》课后题为例:
“假如你是一个解说员,会怎样简明扼要第介绍恐龙飞向蓝天,演化成鸟类的过程。”
为了达成落实此项训练,可设计以下步骤
(1)默读课文:找出恐龙演化过程的时间:“大约两亿四千万年前”“数千万前后”
(2)找出恐龙演化过程的关键词句:
第一种恐龙:“狗一般大小”“庞大家族”“身体逐渐变小”“前肢越来越长”“体表长出羽毛”“转移树上生存”“具备滑翔能力”“主动飞行”
(3)利用思维导图,介绍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如下图

3、以读为本,注重实践(阅读策略类)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个学期设置了一个“阅读策略单元”,在推进阅读单元课程中,遵循了“寻找规则—运用规则—总结规则”的原则,符合了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体现的阅读策略过程性的原则。《竹节人》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为此,根据《竹节人》的课后的三个阅读任务,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阅策略达到阅读的目的。
(1)完成阅读任务一:通过“浏览法”,迅速找到相关的段落。
.jpg)
吕叔湘先生讲过:“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这句话道出了阅读实践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阅读策略单元,重点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通过反反复复的阅读实践,掌握多种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