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杜甫诗歌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邓倩
[导读] 杜甫作品在高中阶段杜甫作品是教学的重点,但学生从小学甚至是更早的学前教育起就开始接触杜甫作品
        邓倩
        聊城大学文学院  252000
        摘要:杜甫作品在高中阶段杜甫作品是教学的重点,但学生从小学甚至是更早的学前教育起就开始接触杜甫作品,所以对杜甫作品并不陌生,但学生并未系统梳理杜甫作品,所以学生都只知道“忧国忧民”,对杜甫解读产生误解。群文阅读通过多篇文章组合阅读,以课内文章为主,辅之以适量课外相关文章,两者组合构成一个完整的阅读语言环境,学生在此环境中系统认识杜甫及其作品。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群文阅读、杜甫诗歌
正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关键的环节,是学生在完成识字教学后要实现的高级发展要求。群文阅读不仅仅实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提出的庞大课外阅读量的要求,同时帮助学生切实有效的提高语文核心素养。
一、群文阅读教学内容概说
        (一)群文阅读概念
        我国的群文阅读目前只有赵镜中先生的描述性概括:“学生的阅读量开始增加,虽然教师还是习惯与单篇课文的教学,但随着统整课程的概念推广,教师也开始尝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结合教材及课外读物,针对相同的议题,进行多文本的阅读教学。”[1]也就是说,群文阅读是教师围绕一个主题,将课内外多篇相关文章组合在一起,给与学生时间对组合文本进行充分阅读,教师根据文本提出核心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阐述自己对文本的了解,以促进学生阅读、思维、表达多重能力的阅读教学新模式。
        (二)在教学中的理论依据
        群文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是利用图式经同化、顺应进而达到平衡的一个过程,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作为“局外人”具有独特存在作用。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指出:“最近发展区是实际的发展水平与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前者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定;后者则是成年人的指导下或是与更有能力的同伴合作时,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2]因此教师在确定群文阅读的选文时,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三)杜甫作品教学在群文阅读中现实意义
        1.增加学生阅读量,系统全面认识杜甫
        当前高中语文教材中杜甫相关作品的编排十分散乱,学生对杜甫的了解停留在教师对杜甫的简单介绍中。在目前的常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采用单篇阅读教学对作品进行精讲。群文阅读则是在以课本选文为主体,对杜甫其他作品进行汇集,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杜甫。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在组合文本中找到知识衔接点。在知识迁移的过程中扩展学生视野,最终形成对杜甫及其作品的独特见解。
        2.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积淀优秀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针对学生阅读提出,学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作家,不仅要阅读代表作,还要阅读其他作品,并了解感悟古代作家作品中传递的精神内涵和艺术价值。杜甫作为古代作家的代表,对杜甫及其作品开展群文阅读完全符合标准,对学生更加有利。
二、高中语文杜甫作品教学问题探究
        (一)单篇教学的局限性
        单篇教学是现如今语文教学的基本方式,精讲杜甫诗歌,可以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发现作品的精妙之处。但单篇教学也存在极大的局限性,首先教师基本会按照教材编排顺序来进行授课,学生很难从一首诗歌作品中领悟出作者的真切感受,产生盲人摸象的问题。其次学生不理解教师所讲的阅读策略,学习效率不高。


        (二)教师专业素养问题
        1.专业素养相对欠缺
        教师在对杜甫作品进行群文阅读时,须对其做全面而大量的积累和知识储备。根据笔者在菏泽市某高中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教师对杜甫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教参中,只将杜甫的表层信息传达给学生,不思考其作品背后的深意。
        2.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运用不足
        本次走访调查,有约一半的语文教师停留在刚刚听说还未尝试的阶段。当然也有部分教师进行了群文阅读的尝试,但对群文阅读教学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大部分教师认为群文阅读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因此,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时注意扩大选文范围,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视野。
        (三)应试考试压力
        长期在“教育功利化”的大环境下,高中语文的教学重点直指如何提高学生的应试技巧。教师不敢贸然改变传统阅读教学的模式。
三、高中语文杜甫作品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议题思路解读
        在杜甫作品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应脱离教材另设教学目标,同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发展,不脱离学习主体制定议题。例如,以“杜甫人生&诗歌阶段性”为议题开展群文教学,教师需借助教材中《登高》为基点进而切入杜甫其他诗歌作品。
        (二)选题选文
        群文阅读中的选文跟教材中单元组合文本是不相同的,针对杜甫及其作品的群文阅读教学,我们选择以“杜甫”、“作品体裁”、“诗歌意象”、“创作主题”等作为群文阅读的主题进行系统性的选文。蒋军晶老师在选择文章时强调“互文性”,提出:“任何作品的文本都是想许多行文的镶嵌品那样构成的,任何文本都是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3]因为教材选文的互文性较差,教师在做群文阅读的选文时要打破教材的限制。
        (三)学生自主阅读与交流分享
        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应让学生自主阅读代替教师的满堂灌。但为了让学生的自由阅读有实际效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指出主脉络,让学生保持正确阅读方向。例如,在杜甫作品的群文阅读中,学生放弃探索其他角度知识,教师应开启小组讨论或分享阅读。
        (四)写作练习
        大量的阅读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也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群文阅读的结尾处,教师应当根据选题要求学生写一段相关文字。例如,在群文阅读后,教师要求学生写一写杜甫的人生轨迹,或用自述或用旁观者角度,帮助学生加深印象。
        
        
参考文献:
[1]赵镜中.从“教科文”到“教阅读”[J].小学语文教师.2010(5):16-18.
[2]张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8-40.
[3]蒋军昌.让学生学会阅读:群文阅读这样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