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陈桂贞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
        陈桂贞
        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凫田小学 337025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注重阅读教学的质量,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让阅读教学带给学生焕然一新的体验。当前阅读教学现状还不容乐观,语文教师要对当前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以此为基础,采取相对应的教学对策优化当前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让阅读教学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程改革;阅读教学;对策研究
        一、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朝着良好的教学方向前进,阅读教学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阅读教学质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阅读教学内容单一
        语文阅读教学过度依赖教材,阅读资源和阅读内容单一,阅读环境封闭,学生较少接触课外学习资源,阅读面窄,这既不利于学生阅读视野的扩展,也不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二)学生缺乏自主性
        虽然新课改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部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得到及时转变,阅读教学中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轻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常常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想法,学生的自主理解能力得不到有效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需要转变理念,采用全新的教学理念来开展阅读教学,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目前还有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新课改理念不符,这是影响阅读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三)教师占用课堂时间过多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在讲解完教学内容后,已经临近下课,挤占了学生的自主阅读时间,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训练的时间很少,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程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升对策
(一)强化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主体性
        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树立正确的阅读教学观念,凸显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在阅读课堂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阅读学习的主体性,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我要学”的愿望,以此来深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阅读课堂上,教师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主思考和阅读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思考、去研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要减少对课堂时间的占用,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讲解后,可以给学生布置自由阅读任务,将剩下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思考,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自由想象,以此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习知识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自主阅读学习体验。课堂上不能只依靠教师的讲解,还要让学生亲身去实践。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地将自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自主的阅读学习体验以及学生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学生缺少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会对教师形成深度依赖,这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新课改教学理念强调学生在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发挥教师引路人的作用,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主动性。
(二)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兴趣至关重要。阅读学习能够带给学生愉悦感,这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假如学生对阅读没有兴趣,那样阅读过程就会味如嚼蜡,没有丝毫的乐趣。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学习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因此,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阅读教学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开始前,语文教师可以先通过一个有趣的情境来开个好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导入接下来要讲解的内容,为学生的阅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调,让学生能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阅读学习的质量。为学生创设各种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带给学生更加丰富的情感体验,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丰富阅读材料,拓展阅读资源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阅读内容、阅读资源不够丰富,无法有效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阅读学习需求,教学材料局限于课本,学生没有自由选择阅读内容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课本教材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阅读资源,丰富阅读学习中的阅读材料,将一些高质量、对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阅读材料拿到课堂上,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延伸,以此来强化学生的阅读能力。将阅读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多在课下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量。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选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是学生根据学习中的某种需求,有选择地阅读文章内容的有关部分,以便加以运用。
        2速读法
        学生快速浏览文章,做到了解文章的大意,知晓文章的概貌。
        3精度法
        指对重要文章或重点段落详细认真地阅读,逐字逐句对文章进行揣摩,以达到深入理解的目的。
(五)注重课堂教学评价,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动力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状态,通过表扬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或者指正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地进行改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巧用教学评价来增强学生阅读学习的动力。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尽量少批评,以鼓励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学生在课上的积极性作为教学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当学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时,或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时,教师都要对学生予以鼓励。往往因为教师的一句口头鼓励,学生就能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这对于阅读积极性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受到更多关注。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它对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因此,优化和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结束语
        综上述,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积累语言、增长素养、陶冶情操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必备要求。阅读能力不过关,会直接阻碍学生的学习步伐。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其他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因此,语文教师必须深入贯彻新课改精神,不断创新阅读教学方法、优化学生阅读学习体验,在极大地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实现阅读教学质量的巩固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关于新课程改革下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研究[J].葛金红.?学周刊.?2019(04)
[2]分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吕成.?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19(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