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竞赛 激发潜能 ——分组竞赛训练法在耐久跑训练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5卷23期   作者:朱方雨
[导读] 耐久跑项目具有枯燥乏味,趣味性较低的特点,学生在训练时积极性低,教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
        朱方雨
        江苏省南京市红山初级中学
        摘要:耐久跑项目具有枯燥乏味,趣味性较低的特点,学生在训练时积极性低,教师往往感到束手无策。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改进教学和训练方法,以竞赛的形式,注意力转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提高训练的效果。
        关键词:耐久跑;分组竞赛;积极性
        从耐久跑项目的自身特点来看,该项目较为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而且学生在训练时需要持续较长时间,消耗较多的体能,运动强度比较大,普通学生在进行耐久跑时或早或晚都会出现“极点”现象,从而导致许多学生对耐久跑项目产生畏惧心理。根据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在耐久跑训练中采用分组竞赛训练法,通过不同形式的分组,多样的竞赛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耐久跑训练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耐久跑的能力。
        一、同质分组
        同质分组是指在分组后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能力上大致相同。采用同质分组方法的前提是要对班级学生的耐久跑能力有所了解,(以初中采用男女生分班上课的初二男生班为例,下同)对班级学生进行1000米跑测试,结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对所有学生进行评分。
        同质分组方法1:根据学生的1000米跑成绩,将学生分成5个小组,即:90分至100分(含100分以上)为T1组(T代表同质分组),80分至89分之间为T2组,70分至79分之间为T3组,60分至69分之间为T4组,60分一下为T5组。这样分组之后,每个小组内的耐久跑能力大致相同。
        竞赛形式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教师区别对待各个小组,根据各小组的平均实力分别预设目标,学生的挑战对象为教师的预设目标,即时间。以500米训练为例,各组别的预设时间如下表所示:
        
        500米跑各组预设目标(仅供参考)
 
        
        在训练时教师鼓励学生努力达成本组别的既定目标,同时向上一组别的目标努力。当学生经过训练能力逐渐达到上一组别的水平时,需要对该学生进行组别调整。
        奖惩措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训练的同学科获得5至10分钟的自选活动时间,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训练的同学则需要进行一组规定时间的250米跑的训练内容。
        同质分组方法2:每名同学根据自己的1000米跑成绩自定挑战目标,所定挑战目标的1000米跑成绩必须好于自己,每个人最少选定一名挑战目标,同时每个人都有可能被一人或多人定为挑战目标。鉴于第一名和最后一名同学的特殊性,教师需要对两位同学单独设定挑战目标,即时间或者距离。
        竞赛形式2:自定目标,你追我赶。
        待所有同学都确定好各自的挑战目标,并相互告知后开始竞赛。以6分钟定时跑为例,教师规定第一名同学需要跑动的距离为1600米,最后一名同学需要跑动的距离为1100米,其他同学以各自的竞争对手为目标并努力追赶,而被挑战的同学则要尽力不被其超越。
        奖惩措施:第一名与最后一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为其规定的距离且未被追赶自己的同学超越则为挑战成功,反之则为挑战失败。其他同学在6分钟时间结束时超越自己的挑战目标并且未被追赶自己的同学超越即为挑战成功,反之则为挑战失败。挑战成功的同学可获得5至10分钟的自选活动时间,挑战失败的同学则需要进行一组3分钟的定时限距跑训练。
        二、异质分组
        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异质分组的前提同样是要对学生的耐久跑能力有所了解,分组的依据是学生的1000米跑成绩。
        异质分组方法:以本班36名男生为例,采用S型分组法,即按照1000米跑成绩依次按下表S型排序,第一列至第六列依次为Y1组(Y代表异质分组)、Y2组、Y3组、Y4组、Y5组、Y6组,这样分组之后,各个小组之间的耐久跑平均实力基本相同。
        
        S型分组法
 
        
        竞赛形式3:齐心协力,共创佳绩。
        采用定距接力跑的形式,以学校操场每圈250米为例,教师规定每个小组需要完成的总距离为6000米(24圈),由各组六名同学共同完成,可以平均分配,每人完成1000米跑,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采取异程接力的方法,但每个人最多不得超过1250米,最少不得少于750米。为了便于操作,每个人完成的距离必须是整圈数,如Y1组每个人完成的距离分别为:1250米,1250米,1000米,1000米,750米,750米。各小组经过讨论分配好任务,上报给教师,然后开始比赛。
        奖惩措施:六个小组同时比赛,完成比赛总用时越少,名次越靠前。获得前四名的小组可获得5至10分钟的自选活动时间,最后两名的小组需要进行一组规定时间的500米跑的训练内容。
        竞赛形式4:不拖后腿,共同提高。
        赛前准备拔河用的麻绳6根,每根长度10米左右,每个小组使用一个长绳,每人用一只手抓住长绳的一部分,可六人呈一路纵队站立,也可交错呈两路纵队站立,各组自定。在比赛过程中,各小组都是一个整体,能力强的同学可适当拉拽长绳,帮助能力弱的同学,能力弱的同学也要尽力主动跟上队伍的节奏。
        听到教师发令后开始集体向前跑动,完成教师规定的跑动距离,最后一名同学越过终点线即为比赛结束,所用时间即为该组的最终成绩,用时越少,名次越靠前。
        奖惩措施:同竞赛形式3。
        三、建议
        1.耐久跑训练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耐久跑基本知识的讲解,包括耐久跑的健身价值,途中跑的动作方法,呼吸与节奏的配合,极点的产生与克服办法,第二次呼吸的概念等。
        2.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循序渐进原则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切不可在训练时急于求成,否则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恐惧心理,甚至发生安全事故。
        3.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选择合适的有效的教学和训练方法。本文中提到的四种竞赛形式,学生会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竞赛中而减轻了身体的疲劳感。
        4.重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目标的达成。教师在引导学生耐久跑训练时需要对学生多加思想教育和鼓励,以实现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水平共同提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探索初中体育中耐久跑训练的有效措施[J].蒋乐乐.考试与评价.?2020.(11)
    2.小组合作耐久跑练习设计[J].董海洪.田径.?202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