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如娇
广西南宁市横县民族中学 530000
摘要:写作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受体、载体,这四个要素是在现代写作活动中必须完全考虑的四个方面,初中生只有充分意识到这四个要素的重要作用,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意识的强化与之有关的四方面能力,才能创作好的作文。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在拟题、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多方面进行训练,通过鼓励大胆想象,积累生活经验,教师落实多样化指导方式,善于抓住学生个体心理,做出具体引导等一系列途径帮助学生进行改善。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写作要素
引言:初中生的作文要比初中生主题要更深刻,语言要更具体,内容要更形象,情感要更真挚。然而,学生的实际生活,并没有随着年级的升高而更加丰富,他们看惯了一成不变的环境,不懂如何深入细致观察,作文立意浮于表面;语言积累有限,语句读起来较为平淡,甚至语无伦次。在作文课中,面对知识积累和阅历有限的学生,教师对选材、写作方法如果不能考略学生实情,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学生也难以的消化,时间长了,造成了一些孩子失去对作文的耐心。
一、从写作要素入手分析初中生语文作文写作面临的困境
(一)主体写作目的不强,学生缺乏写作的主动性。初中作文的写作主体即学生。写作教学中不够重视更多的学生个性化的教学,培养学生写作心情,许多教师在分配学生作文任务,往往追求数量,尽管叙事旨在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但这种行为太单调,对学生如何写故事等等写作技能没有任何帮助。重复枯燥的作业,在长时间的构成的压力下,学生只会产生厌恶叙事写作,不愿意花时间去创造。
(二)主体素材积累有限,写作客体不够丰富。写作客体即学生笔下的世界,包括人、事、物。由于学生对生活观察不够细致,积累的素材很有限,制约着在写作过程中的素材丰富性。
(三)学生读者意识不强,受体读后感觉不佳。写作受体,即写作活动的接受对象,一般谓之读者。作为写作活动中的一个要素。学生久居学校,学习生活经单调,个人自由情感受局限,感想不足或缺乏指导,学生在没有想法或作文素材积累不足的前提下不得不去完成作文作业和考试题目,而产生了应付行为。
(四)写作载体不够丰富,写作训练的方式比较单调。传统的写作活动载体主要是纸质媒介。但随着电脑和互联网的日渐普及,像网络留言、段视频文案等越来越流行,如果能够利用好,则可以为学生带来更有吸引力的作文课,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但这一般被教师所忽视,造成的协作体验单一的状况[1]。
二、初中写作教学中针对写作要素的训练方法
(一)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主体写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好的文章一定是学生有目的自主表达,也就是他们感到“我有话想说”,而不是被逼迫去完成作文题。在习作课上,教师要做好写前指导,带领学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细节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导向问题,提醒学生注意对微观事物的观察;使他们意识到,对细节的观察,对本质的追究,可以发现不一样的美好。教师可以通过“一问一答一写”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析,引导他们体验和写作。例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课外活动中的小事,体验生活中的小美好,记录心灵愉悦的瞬间。有的学生提到在课间操时有一只瓢虫落手上,对此可以启发他想象:1.操场这么大,他是飞了多长距离才来到这里的?2.它是什么品种的瓢虫?颜色分布有什么特点?3.跟我们经常看到的七星瓢虫和“花大姐”有什么区别?4.你认为它是益虫还是害虫?
(二)指导学生有意识的收集写作素材。这些素材可以是原始的所见所闻,也可以是经过大脑加工过的。首先,生活中人物行为和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都不可忽视,教师可以让学生随身带一个小的笔记本,对人物的具体语言、动作、神态和事情发展的每个环节稍加注意,把感兴趣的及时记录下来,建立学生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意识。其次,结合学生兴趣,给予课外阅读材料的提供,促使学生从课外阅读中积累材料。最后,借多角度思考诠释材料,对于日常斯通见惯的事物,其往往有鲜为人知的一面。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指导他们去探索。
(三)以读者意识来指导写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在心里确定一个或几个预设交流的对象,并对这些交流对象有一个定位,所有内容都应当是针对该对象进行的,是有意识的、有逻辑的、有条理的语言文字组织方式。这样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避免空洞泛化、虚情假意现象的出现。具体来讲,这里的对象不仅是指真实存在的人,也包括虚拟的人,或没有意识的物品,是指创作过程中应有的隐形读者。以读者意识开展写作之道,就是倡导在近似面对面交流的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写作的训练方式[2]。
(四)运用好移动、网络,丰富习作形式。习作的形式要突破文字书写的方式,利用移动和互联网交互软件、空间、微博、贴吧等平台,以留言和回复灯饰开展多元化的写作片段练习,为学生组织表达语言提供新鲜感和便利。
结语:作文教学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提升学生写作能力,要善于从写作要素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协作培训,既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情感接受能力,建立主体协作意识,也要注意利用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将写作方法内化,进行创新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创新组织方法,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注意想象和写作的结合。通过教师们不断的努力,相信以后一定会有更多有效提升学生作文能力的教学方法涌现出来。
参考文献:
[1]陈文军.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写出好作文[J].科技资讯,2020,18(24):113-114+117.
[2]聂海英.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作文教学初探[J].中国新通信,2020,22(1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