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杏容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东湖洲小学
摘要: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立足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以趣味化识字这一主题切入,分别探讨了联系生活情境、创设多彩谜语、创编有趣故事以及组织丰富游戏这四种趣味化的识字教学手段,旨在于营造寓教于乐的识字教学氛围,进而显著提升小学生们的识字效率及其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识字教学;趣味化
趣味化教育理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立足教学内容实际情况,从所教学生实际特点出发,有意识地引入与运用一些趣味化活动,以为学生们创设一种寓教于趣的氛围,促使学生们更好地迸发出学习热情,切实收获高质量的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理念。我们小学阶段学生们年龄较小,更是对趣味化的活动情有独钟,分外热衷,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更应当有意识地在识字教学活动中灵活践行趣味化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们的小学生们爱上汉字的学习,能付诸更多的热情高效理解与掌握所学到的汉字。以下,我仅结合自身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经验,针对小学语文趣味化识字教学这一主题尝试进行初步分析与探讨。
一、联系生活情境,趣味识记汉字
生活是我们学科知识的来源与归宿,我们学到的学科知识都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寻找到痕迹与身影。我们小学语文学科所学到的汉字更是如此。我们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可以随处见到我们语文课堂上学到的汉字。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不妨有意识地为学生们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即挖掘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所能接触到的汉字资源,以此通过一种趣味化的方式帮助学生们识字汉字、掌握汉字。
例如,在教学“静”这一汉字的时候,我就为学生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几种“静”这一汉字的使用语境:
医院的走廊上写着“请保持安静”几个大字。
此时,我的内心非常平静。
你太吵了,我想静一静。
我现在需要要冷静些,才能思考这个问题。
教室里静悄悄的,一个学生也没有。
……
这些句子都是学生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或者听别人去说的一些话,他们对其可谓是再熟悉不过了,如此一来,在联系日常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们对“静”这一汉字的含义、使用以及具体搭配等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用一种趣味化的方式识记了“静”这一汉字不说,也于内心深处意识到了所学语文知识之于辅助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及其积极价值,而这将进一步推动学生们产生无限的汉字学习与探索热情。联系生活情境,趣味识记汉字的可行性得到了充分凸显。
二、创设多彩谜语,趣味识记汉字
小学阶段的学生大都有着非常强的好奇心与探究的欲望,用“打破砂锅问到底”形容他们最合适不过了。由小学生们的这一实际心理特点出发,我认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育实践中可以适当引入趣味猜谜的活动,让学生们在有趣的谜语创编、谜底猜想的过程中感知到汉字的奇妙,从而实现更好的汉字识记效果。
例如,在教学“晶”这一汉字时,我就为学生们创编了若干个有趣的字谜,分别为“七十二小时”“三分补品”“产品实行三包”“三时差三寸”。以此为基础,我又告诉学生们这些有趣的字谜都有着一个共同的谜面。在这些字谜的推动下,学生们内心生成了一个个的疑问,内心的好奇心也得以被充分点燃起来,他们想知道这些谜语后面所蕴含的谜底,因此,便都会积极主动的思考,热情而主动的探寻。整个语文课堂识字学习的气氛异常活跃而融洽。以此为前提,我只需顺势向学生们点明这些谜语的谜底是“晶”这一汉字,学生们再对照这些谜面去加以分析、加以探索,便会产生一种恍然大悟之感。
有了这一认知之后,学生们对“晶”这一汉字的记忆效果势必会更为深刻,即学生们无需再死记硬背“晶”这一汉字的书写构造,只需要回忆所提到的谜语便能自然而然回想起来。这便是在趣味化的猜谜语活动中提升学生们汉字学习效果的有力证明。
三、创编有趣故事,趣味识记汉字
小学阶段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对情节曲折的故事情有独钟。由此出发,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识字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个个汉字延伸成丰富多彩、趣味横生的小故事,以故事为载体引导学生们积极融入到汉字学习的过程之中,促使学生们在有趣的氛围之中更好地记忆相关的汉字。这样既可以迎合小学阶段学生们喜欢听故事的心理需求,同时又寓识字教学于趣味活动之中,效果良好。
例如,在教学“泪”这一汉字时,我为学生们创编了如下的一个有趣小故事:这天小明考试没考好。看到卷子一道又一道做错的题目,小明的眼睛里留下了泪水。与此同时,我还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告诉学生们“目”就是眼睛,“氵”就是“水”,眼睛里流出来的水就是“泪”。听到我这么一番解释,学生们对“泪”这一汉字所代表的含义及其书写结构都有了更为深刻的认知与理解,实际记忆效果也非常理想。而有了教师示范的故事创编实例在前,学生们在以后的识字学习活动中也能采取同样的方式进行学习与记忆,其识字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不说,汉字学习的效果也得以显著提升与优化。这便是引导学生们创编有趣故事,趣味识记汉字的价值体现。
四、组织丰富游戏,趣味识记汉字
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参与游戏、融入游戏是孩子们区别于成人的最显著特征。我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也注意到每当组织一些趣味的课堂游戏时,学生们总是热情满满的参与,积极主动的加入,且整个过程兴致十足,保持着较高张的姿态。针对这一情况,我认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不妨结合所教学汉字实际情况适当组织一些趣味横生的课堂小游戏,以游戏为途径推动学生们更愿意学习汉字,更高效地掌握汉字。
例如,在学习了“咬”“叼”“嚼”“咽”“啃”“吞”“含”这些汉字之后,我组织学生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你比我猜”的趣味小游戏,即一名学生在前面比划,其余学生则根据该名学生的动作猜出对应的汉字。像当比划出“咬”的动作时,其他学生要快速反应出“咬”这一汉字并进行抢答。抢答速度最快且得分最高的学生便是本次“你比我猜”趣味游戏的获胜者。这一有趣的小游戏,大大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参与热情,大家都积极发挥着自身的聪明才智,无论是表演的学生还是猜测的学生都兴致满满,积极而主动,在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在积极思考的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们对“咬”“叼”“嚼”“咽”“啃”“吞”“含”这些汉字的认知无疑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化,知道其都与嘴巴有关,因此,都有“口”的部首,也知道其所代表的含义上的具体、细微差别,而这显然离不开趣味游戏的组织与开展。
五、结束语
学习应当是有趣的,而不能是机械的、死板的。这一客观规律同样适用于我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之中。为此,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从所教小学生的实际认知特点出发,想方设法采取有趣的、新颖的识字教育教学手段,以在焕发学生们识字学习热情与积极性的同时,让我们的学生们更好地识记汉字,掌握汉字,收获高质量的汉字学习效果。在日后的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探索其他有效的、切实可操作的趣味识字教学方式方法,以在不断丰富我们小学语文识字教学形式及其手段的同时,切实让学生们轻松掌握更多汉字,为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发展积淀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淑英.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方法的探讨[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06):83-83.
[2]卢梅.小学语文趣味识字的教学策略[J].新作文:教研,2019(02):8-8.
[3]沈伟宏.部编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9(10):87-88.
[4]王云.小学语文趣味教学策略应用探究[J]. 新课程(小学版), 2019(06):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