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措施探讨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张秀梅
[导读] 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工作的规范化开展
        张秀梅
        江西省南昌市雷式小学   330000
        摘要: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课堂导入”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在改善当前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及确保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全面化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做出的重要战略改革。鉴于此,本文主要立足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就“课堂导入”的有效性措施展开了深入探讨,以便于确保学生全面化发展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现状;导入模式
        引言:“课堂导入”作为一种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将其合理化应用于课程教学改革中,是目前一位合格教育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也是教育工作取得预期成效的重要战略前提。但就目前来看,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受传统教育理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在教学中极易忽视课堂导入这短暂的几分钟,再加之导入语设置不科学等问题的存在,学生的全面化发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阻碍,为此对“课堂导入”模式进行不断优化和调整现已迫在眉睫。
        一、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基本概述
(一)理念过于传统
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战略指导,教学理念的先进度与否对整体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但由于部分教育工作者在课程教学开始时仍秉承着传统化教学,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对“课堂导入”工作的重视度,课程教学工作的展开也大多生搬硬套课程教材,在沉闷化教学氛围中学生学习兴趣度被不断削减的同时,学习积极性也将大打折扣。
(二)手段过于单一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也是目前大部分教育工作者教学工作的一种常态,在减弱学生课程学习参与度的同时,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课堂导入”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但整体来讲践行现状却不容乐观,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未能依据文本内容对“导入语”进行科学设置,而是生搬硬套,学生的核心素养也由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导入”的有效性策略剖析
(一)教育工作者需从根本上提高对课堂导入的重视度
在“课堂导入”模式推广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对“导入工作”的重视度不足是影响课堂导入工作践行质量和效率的重要因素,从某方面来讲对学生的全面化发展而言也是极其不利的。为打造成功课堂,教育工作者需从根本上提高对“课堂导入”环节的重视度,拿出一定的精力去优化“导入语”和“导入课件”,并依据文本的文体和教育目标对导入方式进行不断调整,由此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学生高效学习。

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为确保“课堂导入”环节全面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目标的达成,教育工作者还需在日常生活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去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知识和素养,以便于在确保导入方法践行效益最大化发挥的同时,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采取多元化的课堂导入方式来保证导入的有效性
1.情境导入应用剖析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情境导入作为一种常用的导入方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般来讲课堂导入的时长大概在三到五分钟,但从整体来看确保导入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却能有效地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具体而言在“情境导入”时,教育工作者可通过借助当前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将抽象化的内容直观性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通过设置与情景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探索欲的同时营造一种良好的教学氛围。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课程教学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育工作者可借助多媒体设备播放轻快的音乐和视频动画,并在动画视频播放前提出“小蝌蚪找妈妈途中遇到了几种动物”以及“小蝌蚪的妈妈有哪些特点”等趣味化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最终在确保“课堂导入”效益最大化发挥的同时提高课程教育的有效性。
2.激趣式导入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为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在“课堂导入”环节,教育工作者还可通过采取激趣式导入的方式,在不断提高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激趣式导入”其实顾名思义,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导入方式,对于某些喜爱故事的学生而言,“课堂导入”方式可选择讲故事,对于某些喜爱歌曲的学生来讲,“歌曲激趣”则是“课堂导入”常用的手段。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课程教学时,为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教育工作者可采取“故事激趣”的导入方式,即在课程正式开始前教师可讲解关于“卖火柴小女孩”的故事,然后引出本文的主旨思想,以便于在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认知和理解的同时,提高他们独立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言而总之,伴随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导入”虽然在整堂课中的占比时长较短,但却对整体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具有重要作用,确保导入工作的规范化开展是目前改善当前教学现状,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战略基础。但由于受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导入工作形式化十分严重,为此教育工作者除了要从根本上提高对导入环节工作的重视度外,还要对导入模式进行不断优化、调整,以便于确保导入工作效益的最大化发挥。

        参考文献:
[1]巩会涛,徐海华,张建东.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浅析[J].学周刊,2014,12(23):122-123.
[2]周治锐, 赵学富, 陈林.浅析如何有效地进行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 下一代, 2019, 10(003):111-112.
[3]刘玉梅,李雯雯,徐瑞华.倾听学生的心声,放飞孩子的思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初探[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2):166-1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