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探究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王晨励
[导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扩大形式,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
        王晨励
        昆山市周市镇春晖小学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课外阅读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扩大形式,它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适度提高小学生的读书能力对他们的学习非常有益。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读书水平,发掘学生的知识潜力,提高学生对学科的相互理解。
关键词:课外阅读:小学语文教学:实施途径

引言
目前,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理解还比较模糊。我们可以谈谈《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总量,这是如何加强课本以外小学生的阅读指导。使小学生能够完成阅读,增加阅读量并提高汉语素养。课外阅读是对汉语教学内容的扩展和补充,除了课堂上的教科书。课外阅读是补充课堂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汉语教学的延伸。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中现状
        在低年级的小学教育期间,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老师要进行严格的
教育管理,让学生能够主动的进行文章的朗读和背诵。在小学教育进行顺利开展的同时,不可避免的也会导致一些问题。最常见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教育方式单一、是学生产生厌倦心理、学生因学习动机不强而懈怠学习等。在语文教学中,有些学生缺乏集中力,认真听讲的时间少于五分钟,学习效率低。因此,有必要找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一定的解决办法,以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二、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阅读内容较为片面
        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都非常的重视课外阅读学习。但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那就是学生们对于课外阅读的兴趣并不是很强烈。而且就算进行了阅读,对于自己所看到的东西也没有进行自己的理解,吸收到的东西非常的表面,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好。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学生兴趣的不同来推荐一些不同的书籍,让学生们进行有选择的越多,有的人喜欢进行传记类的阅读,有的人喜欢小说的阅读,还有的人喜欢通话的阅读,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是还是比较推荐一些名著的阅读,体会作者在书写过程中的情感和手法。
(二)教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缺乏引导
教师需要改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外阅读状况,并给出正确的指导,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科书中的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灌输教育,只讲课后练习教科书知识,不重视课外阅读。这限制了学生的知识,并导致学生视野狭窄,这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中文素养。小学生课外阅读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读物要具有趣味性,他们自主选择的的读物中,大多是图文并茂的读物,或者是童话故事、绘本等,这就有可能导致有些学生会沉溺于没有任何价值的动漫类图书中。并且大多数学生选择的课外阅读物是教辅类的资料,当然,这与我们受以前应试教育的影响也有极大的关系。同时这也反映了小学生阅读的功利性和盲目性,学生在课外阅读的选择上,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读物,而对不感兴趣的则敷衍了事,很多教师在学生阅读时,没有指导学生阅读,会导致学生阅读效果较差。
(三)学校图书室图书缺乏
        现如今学校的图书读氛围不浓,学校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不够重视,图书馆课外阅读书籍缺乏,藏书量少,学校图书馆基本一学期也就那么几本书,看完了也不会更新。从而导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缺失,就会影响小学生在课上学习的效果。但当前大部分学校却并不能认识到图书室的重要所在,大部分学校的图书室只是做做样子,不仅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质量还低,甚至有些学校的图书室根本不开放,学生的课外阅读就受到了限制。


三、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的建议
(一)丰富阅读内容并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出对读书的兴趣是很重要的。课外阅读不仅能培养阅读能力,知识水平也会提高。但是,语文课本身就很无聊,学生年龄小,缺乏自我能动性。但是,课外阅读中的每个故事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内心读书欲望,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教师必须强化对学生的指导。首先,教师要注意以教科书为基础,在遵守这一原则的同时,丰富学生的读书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进行科学指导,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加深学生的阅读和感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资料,提高学生掌握教材背景资料的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有必要这么做。小学语文课外授课中,教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例如,在“秦兵马俑”的课程中,教师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文字内容。教师让学生真实感受兵马俑的雄伟,刺激民族自豪,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探索中国世界遗产感兴趣。另外,教师在上课后必须积极地向学生提供有关读书的课外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读书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竞赛,不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大大丰富学生的知识。
(二)教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对读书习惯和读书感兴趣,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直接影响学生的读书行为。教师要制定课外授课的计划,建立课外授课的小组也是必要的。也可以举办图书节,教师在阅读中的语言表情,朗读中的抑扬顿挫,讲课的激情,都会无意中引起学生的特别注意使其产生兴趣,课余时间学生也会主动找书读,在读书中与老师探讨,品味大家的智慧,从中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阅读的兴趣,加大对学生课外阅读的的指导,教师才能顺利的拓展课外阅读教学,将课外阅读教学落实实际行动,可以在教《格列佛游记》课时,让学生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激发学生兴趣,来引导学生把握小说中的重要部分,教师更要重视教学评价过程,要全面掌握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对此进行科学的评价。在评价时,要避免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大众性、可以让学生互评,评价时要有一定的奖励机制,可以奖励学生小红花或升格激励学生,这样的评价方式会增强学生的自信,提高对读书的兴趣,成为自发养成读书习惯的原动力。
(三)学校加强图书馆建设
        首先,加大图书室建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所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但只要有图书室就可以称之为学校。图书馆室是学校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扩大学生知识,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及教师意见,增添各种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图书,规划好各类书籍的购书比例。学校要切实为学生着想,保证图书馆的开放时间,让学生有丰富多彩的读物可供借阅,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图书的天堂。为了让学生享受良好的阅读资源,学校应加大图书室建设的力度。
最后要进一步改善教师想法落后的观念,组织教师培训、教研,加大教师对优质语文资源的整合力度。在课外阅读方面,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课外读本是无用书的看法;加大提高课外阅读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课外阅读要有计划性,给予学生方法的指导;推荐高质量书籍,定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组织课外阅读兴趣小组,举办阅读节、书香校园等活动,让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索阅读的乐趣。
结论
小学阶段是形成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让学生掌握读书能力,养成读书习惯,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非常重要。只有学校,父母和老师的全部力量才能形成教育的联合力量,以不断克服阅读教育过程所带来的挑战,感受读书的魅力,让学生感兴趣。
参考文献
[1]徐海英.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指导策略的研究[J].华夏教师,2017(12):54.
[2]盛玉妹.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和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J].课外语文(下),2017(2).
[3]贺小兰.培养阅读习惯快乐海量阅读一浅谈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策略[J].基础教育论坛,2017(17).
[4]邓洪美.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及策略思考[J].课外语文,2015(18):177.
[5]徐忠飞.提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思考[J].学生之友:小学版,20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