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陈盈吉
[导读]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陈盈吉
        浙江省慈溪市沧田实验学校 315326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一切都取决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培养数学的自学能力,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并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关键词:培养;小学数学;自学能力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授课—“教”,教师照着书本教,学生跟着教师学。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的内容,很大程度上并没有形成数学思维方式,而小学数学知识由于其抽象性的特点,题目千变万化,导致部分学生兴趣不高,进而跟不上教学进度,教学效率也不高。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以后高等数学的基础,非常重要,要想学好数学提高效率,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会学”数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说,教师可采用以下一些培养策略。
一、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小学阶段,学生处于特殊的成长时期,其自学能力呈现出逐步上升的状态。不同年龄段的小学生,其自学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时候应充分意识到这点,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采用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对于低年级段的学生而言,其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学能力比较差,教师应给予更多的耐心;对于中段学生,其注意力得到了有效改善,理性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发展。教师应重点培养这一阶段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其理性思维能力已经比较强了,是培养自学能力最佳时期。作为教师我们要明确认识到这一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教给学生相应的自学方法。
小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需要老师的指导。特别是在数学自学能力初步形成的阶段,更是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育与指导。培养学生数学自学能力的过程是教学生掌握自学方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学习阶段、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相应的自学方法,使得他们能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逐步形成较高的自学能力。
1、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很多教师不会让学生预习课本,错误认为学生提前预习了就会影响上课的效率。而事实上,预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有利。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看到的是全新的内容,是对知识的第一次接触,因此,学生能准确地了解哪些内容自己一看就明白,哪些感到有些困难,哪些是非常困难。哪些是自己的疑惑点,让学生真正做到知己知彼,从而对将要学到的东西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特别是对于具有抽象性特点的数学知识,盲目地进行预习效果可能会并不理想。所以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预习的同时,针对需要预习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习导学。比如在学习新课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前制订的预习导学中,具体需要学生思考的疑问有: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是什么?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布置好这些预习导学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预习教材知识,引导学生抓住知识点,自主分析问题找到答案,为课堂学习做好铺垫。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之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
虽然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来说十分重要,但如果只强调学生自我思考的话,又很容易使学生的学习陷入僵局,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小组分工、交流探讨的方法进行合作式学习。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锻炼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新课程中的知识点理论上的认识和实践中的运用,这个过程不仅是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特别是在小组合作中,不同的学生对问题会有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让学生打开思维之门,共同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
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针对知识点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比如在学习圆的面积中,以前学生只学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都明白这些面积公式是一步一步转化的思想推导出来的。教师可以提问: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是如何得出来的?然后再让学生自学思考一下,能不能将圆也转化成某种图形来计算。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将圆32等份,让学生实际操作,转化成长方形。然后用电脑演示的时候,提问:1、拼前是什么图形?拼后近似什么图形?2、拼前图形的面积与拼后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3、拼后图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哪部分,宽相当于圆的哪部分?学生小组讨论,把讨论结果汇报一下。本节课采取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法,效果就比较好。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学生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识。
三、激励学生自学数学,强化学生自学意识
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及自学意识关系到学生是否把自学落实到实处,学生自学数学方面的能力能否切实得以提高。小学生因为特殊的成长阶段,必须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对数学产生好感。为了较好的鼓励学生自学,增强自学数学意识,每堂数学课教师的提问都应该从书本着手,让学生能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喜欢这门学科的同时,无形中建立起自学的习惯。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难度不一样的题给学生,让每种层次的学生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乐趣。适当设计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来解决,并且给予一定的奖励,让我们的学生在表扬和鼓励肯定中,能够主动去专研书本或者查阅资料,提高自学的意识。
教师也可以把名人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感受到自学对这些名人的成功帮助有多大,从而在思想上有所觉悟。身边人的榜样作用也是巨大的,教师可以在学生中间选择一些自学能力比较好的学生,让这些同学带动其他同学去学习,自主学习。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