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和策略解析

发表时间:2021/3/30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4期   作者:张娱
[导读] 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条件下,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
        张娱
        苏州工业园区景城幼儿园         江苏省苏州市         215000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条件下,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虽然很多教师已经在不断完善并创新教学心理健康教学方式,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教师应在心理健康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建立和完善幼儿心理健康管理条例和机制,加强幼儿师资队伍的建设,进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规则化及规范化。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困境、策略
        对幼儿来讲,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传统教育课程进行对比,两者虽然有着同样的教学目标,但两者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特点均不相同。教师应站在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导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逐渐走向正轨,本文就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的困境和策略进行简要分析与阐述。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困境
1.1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观念认识上存在偏差
        现如今,针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讲,大部分教师没有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起足够的重视,且教师对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方面认知存在一定的偏差,总是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一种观念上的东西,并不需要开设专门的课程,而又因为一些舆论压力,不得不开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因此即便开设课程也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而并非真正的给予学生教学。除此之外,目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的开设还存在着随意以及混乱的现象,甚至课程的开设并不进行教学,只是选择集体讲座等敷衍了事,缺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知意义。
1.2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课时得不到保障
        课时的设定是开展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重要因素,而现如今,很多幼儿园课时得不到保障,有些院校虽然已经把心理健康教学排入课程表,也准备开课,但还是会受到很多其他因素限制,把心理健康课程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之上,有些主要课程教师还是选择占领心理健康教学课程时间,因此,此课程的开展很难得到保障。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中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2.1转变教师及校园领导教学观念
        在幼儿园开园之际,领导的思想观念对校园教学环境具有重要影响,领导对于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重视程度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想要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到实处,便需要从校园领导者以及教师的思想观念转变开始。首先,需要幼儿园管理者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的重要性,并将其课程进行融入幼儿园课程建立机制体系当中,了解并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不仅有利于学生智商以及情商的建立提升,同时还可以保障学生正确三观的建立;其次,需要幼儿园领导通过多样化方式树立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学的课程观以及大局观。除此之外,幼儿园还需要给予幼儿及教师大量的教学资源,使心理健康教学课程开展的更加顺利,提升有效性【1】。


2.2改善师资队伍建设状态
        就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所存在的问题来讲,师资队伍的问题对于其教学质量来讲尤为关键。首先幼儿园应完善并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不断的对教师的思想观念、教学态度、综合能力素质、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提升,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团队建立并培养出来,才能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顺利进行,进而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其次,幼儿园需要针对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展开人才培训与管理,引进相关教育部门对教师资格进行评定,并做到每一名教师均持证上岗,保障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师队伍质量【2】。
2.3优化教学方式,将教学方法进行多样化创新
        对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来讲,受到年龄影响,教师应以活动为主要教学载体,将学生内心深处的心理观念进行挖掘。基于此,教师应对自身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创新,例如,采用课堂传授法以、探讨法、角色扮演法以及训练法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根据不同课程主题内容,合理选择适合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所有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随时处在不断变化教学中,吸引幼儿学习兴趣,在心理健康教学课堂之上,集中幼儿课堂注意力,将单一乏味的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避免教师所开展的我讲你听、我说你做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2.4将幼儿课堂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发挥其主体性
        站在幼儿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本质上来看,幼儿的未来发展实际上就是以主体性为基础开展的,因此对于幼儿教师开展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核心开展教学工作,并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以及主要想法观念,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核心素养。在幼儿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幼儿提升心理素质,提升学生主体学习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与此同时,现代心理健康教学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不断挖掘幼儿内心存在的巨能,使其实现自我认知、自我知道以及自我完善工作。以学生为主要教学核心开展心理健康理念灌输,在开展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尊重幼儿的言行以及观点表达,使学生可以敞开心扉将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出来,彻底进入良好的心理状态,释放自我,陶冶情操。
2.5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应告诫自己主动与学生建立沟通的桥梁,通过彼此沟通与交流,从学生的思想观念入手,让学生意识到教师是自己的朋友,便可以将内心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可以根据对学生想法分析,找到最为适合的心理教学方式,反之,一旦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隔阂,便导致学生有叛逆心理,无法顺利开展心理健康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必须要将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选择有效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和谐关系,促进两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加强教师综合能力水平以及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接纳学生,承认学生的思想观念,并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心理健康理念的引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与地位,将每一名幼儿均看作不同的个体,使其建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正确三观,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文献:
[1]向洁.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 智库时代, 2020, No.233(13):198-199.
[2]张佳妮, 刘菲菲, 陈红,等. 生态视域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实施策略——以"走进创造性思维"为例[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 385(02):39-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