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训明
济南市钢城区辛庄镇中心中学 山东省济南市邮编271108
摘 要:数学的学习需要学生拥有独立思考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使学生在面对数学问题时具备钻研精神。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课改要求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数学做为初中学习中重点科目,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使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构建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进行探究,提出有效构建策略,从而促进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提升学生数学学习思维逻辑。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在传统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主要是独自进行数学学习模式,在遇到数学难题时主要依赖教师指导下完成,容易形成依赖思想,不利于学生自主钻研精神的培养。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新课改要求下,越来越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和运用,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相互组成学习小组,在数学学习过程交流学习方法和解题心得,共同攻克数学难题,从而共同提升数学学习技巧。然后,教师在分组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小组数学学习水平提升参差不齐,达不到分组学习应有的学习成效。因此,在构建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需要不断优化分组学习策略,以达到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的提高。
一、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已经被教师们广泛运用,但实际运用成效却不理想,对提高整体数学学习水平帮助不大,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首先,在进行小组合作分配时,没有结合每位学生实际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合理分配,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不统一又无法相互带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团队合作,进而对合作学习失去兴趣。其次,忽略了学生实际对课堂数学知识的吸收水平,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数学任务安排过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及时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对小组学习感到很大压力,从而阻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最后,没有制定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目标,学生学习没有目标性而导致合作学习效率低,达不到理想的合作学习效果。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没有认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情况,导致缺乏对小组进行针对性指导教学,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停留在遇到问题独自解决的思维惯性当中。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意义
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自主学习能力,会依据自己的个性而对不同学科产生不同的兴趣,进而影响的各科的学习水平不一。新课改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要求教师应依据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提升,从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打破传统数学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学习被动的局面,还能有效满足学生在学习中个性发展需求[1]。以每个小组为学习单元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在课堂中具有主导地位,教师也能从中更好观察到每位学生对数学课堂知识的消化程度和实际数学学习水平。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许多学生课堂无法紧跟课堂进度,课后又不好意思询问同学进行知识点的补习,导致对数学学习逐步变得困难,而在小组合作学习环境下,学生之间拥有相互讨论交流学习的经验,学生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已经养成组织讨论、共同解题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能感受团队合作带来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清楚认知自身数学水平和其他同学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使同学之间、小组之间形成相互激励和相互追赶的健康竞争意识,从而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
三、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策略
(一)加强学生数学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学习兴趣
要构建有效的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首先需要加强学生数学合作学习意识,教师和学生拥有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是顺利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融合到课堂教学和课间、课后学习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掌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和熟练度,激发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学习兴趣[2]。例如,在《勾股定理》章节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章节学习前进行勾股定理的知识点预习,学生单独预习后,然后开始构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汇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中小组分别提出问题,由其他小组成员举手进行解答,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由教师在课本内容讲解时统一进行解答。于此同时,面对学生处于青春期,因自尊心强而不愿意向其他同学请教学习问题的情况,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向其他同学和老师请教问题,在课堂或课间教学中,引导并鼓励同学间进行问题讨论,帮助学生调整学习心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
(二)科学合理制定小组分配方案,优化小组合作学习任务
初中年龄阶段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小组合作学生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所以,初中数学教学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应提前对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数学学习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全面了解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为依据科学合理制定小组分配方案。小组内首先选出小组队长,队长需要拥有团结同学的组织能力,同时具备学习能力强,学习主动性高的特点,才主动带领其他同学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并发挥队长的学习热情,感染同学和帮助同学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3]。在分组时也要特别注意各组间的均衡,使各组间数学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相当,定期组织各组进行数学竞争比赛,从而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意识,增强小组组员间的团队凝聚力。与此同时,要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不断优化小组学习任务。在分配小组任务时应符合循序渐进原则,既能使数学基础水平较好的学生带动其他学生一起学习,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也能使数学基础水平较差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掌握数学学习技巧,重拾学好数学的信心,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追踪与评价模式,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过程中教师的定期追踪和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构建过程中,学生会因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同,影响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成效发挥,小组的分配不能一成不变,教师应建立合作学习追踪和评价模式,在一个阶段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完成后,及时检验小组各组员的数学学习情况。在学习评价机制中,学生为自己这阶段合作学习表现进行评核打分,同时也为其他组员表现进行打分,教师根据每位学生实际学习成果进行标准打分,并综合日常小组表现对各个小组进行评价,有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的不足之处和认识到他人身上优秀的学习方法,从而转化为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需要结合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实际数学学习情况,强化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科学合理分组,优化小组学习任务,及时追踪和评价合作学习成果,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从而促进整体数学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龙林. 论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J]. 教育科学:全文版, 2016, 000(007):00055-00055.
[2]陈凤桃.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8, No.637(17):119-119.
[3]宋元龙. 初中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构建探究[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0, 014(005):92.